新快报讯 今天(6 月 28 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完成焊接作业,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正式合龙。大桥横跨珠江口横门东航道,如巨大 " 竖琴 " 矗立于江海中,不仅为深中通道 2024 年如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更奏响粤港澳大湾区、环珠江口 100 公里 " 黄金内湾 " 的发展强音。
精准搭设最后一块 " 积木 ",中山大桥实现合龙
深中通道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全长 24 公里,其中桥梁工程长约 17.2 公里。中山大桥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为主跨 580 米的双塔斜拉桥,主塔高 213.5 米,由 120 根斜拉索连接主塔与桥面,如 " 竖琴 " 跃于海面。
合龙段钢箱梁长 10 米、宽 46 米,重 233 吨,施工人员操作 4 台桥面吊机将钢箱梁抬吊至设计标高,随后经数小时的线形调整、焊接等工序,与左右两侧已架设梁段焊接连成整体,精准补上了最后一块 " 积木 "。6 月 28 日,钢箱梁面板上最后一条焊缝完成焊接,标志着中山大桥成功合龙,接下来将转入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阶段。
自 2016 年 12 月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再到今日中山大桥合龙,深中通道已经开工建设五年六个月,一万多名建设者在伶仃洋战高温、迎风雨,勇于开拓创新,安全、高效、优质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诸多瞩目成就。中山大桥合龙,正式吹响深中通道最后两年建设的冲刺号角。
破浪前行,7 个月完成 69 片箱梁高精度架设
自 2021 年 11 月 24 日中山大桥首片钢箱梁顺利吊装以来,建设团队历时 7 个月,完成了 69 片钢箱梁高精度架设。负责中山大桥施工的中交二公局深中通道 S06 合同段项目经理毛奎介绍:" 今年以来,施工海域阵风、暴雨等天气频发,我们还面临着水上高空作业风险大、沿海高温等不利因素,为如期实现合龙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困难,建设者破浪前行。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加大资源投入,并在每半年一次劳动竞赛的基础上,专设一季度节点奖,激励参建单位利用春节假期合理组织生产,在雨水多发期全力保障建设进度,将钢箱梁施工工效提高至双侧 5 天吊装 4 片梁段。同时,建设者利用气温较低且温差较小的夜间开展吊装作业,提高箱梁对接稳定性及精度。
为了与时间赛跑,抢抓汛期的有效施工期,吊装作业期间,广东海事局深中办、中山海事局成立安全保障工作专班,运用智慧海事平台等做好交通管制信息传导,协调调度 6 艘船艇为施工 " 保驾护航 ",确保施工安全高效,并且保障每日来往船舶超 2000 艘的横门东航道正常运行。
智能建造,提高钢桥面板抗疲劳性能
中山大桥地处珠江入海口,常年炎热、潮湿、高盐雾,易受台风等天气影响。复杂的地质及气候条件、大跨度的结构,对大桥钢箱梁提出了更高要求。
" 目前,智能制造在国内钢箱梁制造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深中通道研发打造了我国首条大型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极大提高了箱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还创新了组焊一体化及全熔透焊接技术,提高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性能,大幅度提高了钢桥面板的耐久性。"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工程管理部部长姚志安介绍。
负责中山大桥钢箱梁制造的中铁山桥深中通道 G05 合同段项目经理韩庆广表示,建设团队将自动化生产线及焊接、装配、涂装机器人等数字化装备有机集成在一起,满足了钢箱梁节段结构尺寸大、焊接位置多样化、精度要求高等特点,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以上,进一步推动国内钢结构制造产业升级和行业技术进步,使我国桥梁建造技术和质量达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深中通道正稳步推进建设,2022 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超 50%,完成 "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 的既定目标,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经济压舱石作用。中山大桥将进入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阶段;伶仃洋大桥正进行主缆索股架设及上部结构施工;东、西人工岛有序推进建设;海底沉管隧道已累计完成 26 个管节安装,正向最后 1000 米发起攻坚冲刺。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曹阳 马伟南 王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