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6-28
百米长卷刻纸入藏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讲述运河两岸风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运河两岸不仅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还孕育了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刻纸便是运河边一项巧夺天工的纸上艺术。6 月恰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来自运河两岸的 11 位艺术家创作的《大运河》长卷刻纸入藏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并在 28 日正式对外展出。

△ 《大运河》长卷刻纸装饰底纹 图片来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据悉,这幅《大运河》长卷刻纸是由江苏省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策划并发起的创作项目,前后历经一年半,最终完成了长 101.2 米、高 1.16 米(装裱 103.80*1.48 米)的刻纸巨幅创作。

在蓝色宣纸上,创作者贯穿运用阴刻和阳刻两种艺术手法,以运河为主线,以阴刻的方式蜿蜒穿行在线型灵动的建筑树木间,线面结合的搭配使画面产生了流畅且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全幅作品,基本运用金坛刻纸的阴刻、阳刻和阴阳刻技艺,线条精致匀称,构图清晰完整。

从创意策划到考察写生,从起稿线描到星夜刻制,从修正误差到装裱保存,创作者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悉心打磨,这才有了《大运河》百米长卷刻纸的诞生。

28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参与创作的扬州剪纸第七代传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王蔚。她回忆,整个作品的策划和创作从 2018 年就开始启动了。" 在杨兆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期进行了设计,并拿出了 50 米长左右的样稿。" 王蔚介绍,由于创作者们来自不同的城市,风格也有不同的地方,而整幅作品是需要根据运河的流势进行统一、圆融,因此在样稿出来之后,大家还集中对其进行了调整,达到了各城市内容衔接相辅相成的 " 统一境界 "。

△ 王蔚创作的《大运河》长卷刻纸扬州段

在承载作品的纸张上,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选择,最终选用了整张长达百米的宣纸进行刻印。

" 在这幅百米作品中,我加入了许多的扬州元素。" 王蔚介绍,作品中能明显看到 " 扬州十景 ":天宁寺、瘦西湖、个园、何园、卢氏盐商、盐宗庙、大明寺、古邗沟、盂城驿、邵伯老码头,除此以外,东关街、宋夹城、文昌阁等代表建筑以及扬州的花卉、扬州评话、扬剧等也以大小不一的形式 " 藏 " 在了作品中。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标签

第七代 博物馆 扬州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