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敏)"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 "。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是常州老城厢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条千年古巷也牵动着无数常州市民的心。6 月 29 日,记者获悉,今年 9 月 30 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将全面对外开放。
十年打磨,街区完整风貌将首次呈现
2004 年,常州市启动了街区修缮保护的可行性研究;2011 年专门组建成立常州市晋陵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街区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工作;2012 年,青果巷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19 年 4 月 29 日,街区修缮保护项目一期工程完成,街区部分对外开放。
三年多来,青果巷受到了广大市民、国内外游客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共接待游客超 1100 万人次,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首批江苏省旅游休闲街区、首批江苏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首批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省级书旅融合先行区等荣誉称号,成为彰显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成果和体验常州老城厢 " 雅集慢生活 " 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常州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生动展现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风貌,二期保护修缮工作也在不断加快推进。
据介绍,目前青果巷二期已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并将于今年 9 月 30 日首次以完整的风貌呈现在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面前。从正式启动修缮保护到街区风貌完整呈现,历经十年,堪称是十年 " 磨 " 一巷。
保护更新,街区功能配套将完善升级
青果巷二期项目位于一期北侧,总投资 7 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 7.4 万平方米,是对一期在修缮、功能、业态等方面的完善与提升。
在整体保护修缮过程中,二期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主题,依托原有街巷肌理进行规划设计,立足江南明清建筑风貌,采用立体街巷、空中庭院等创新设计,融 " 曲直巷、宽窄弄、深浅径、大小园、遐迩院 " 等建筑形态及景观特色于一体,复建新建半园、涉园两座园林,修复城隍庙古戏楼院落,扩展 "1+7+14" 名士博物馆群落,建成设施一流的青果剧场,达到 " 整体协调、细节创新 " 的目标,形成了常州老城厢特有的文化引力场,让这里成为一座见证城市文脉传承的活态博物馆。
在业态招商方面,融合一二期项目特性,规划了 " 印记、艺趣、风尚、雅韵、栖居 " 五大主题业态,二期拥有商铺近 120 家,一、二期商铺总计将达 213 家。主巷两侧以文化传承为主,打造常州老城厢 " 雅集慢生活 ";二期织补区域以休闲体验为主,融非遗传承、精品书店、匠心文创、文化餐饮、曲艺雅韵、潮流名品、青果客舍等多功能于一体。
为缓解常州老城厢 " 停车难 " 问题,青果巷在交通设计上也将更为人性化、安全化、通畅化。除了在纵横的弄巷间植入弥漫式步行体系,将街区道路、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有机结合,街区还对地下二层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可容纳机动车约 600 辆。
文化引领,打造 " 老城厢文化会客厅 "
位于青果巷内的常州阳湖城隍庙戏楼是常州现有的 7 座古戏楼之一,目前已经修复完成。为传承老常州戏曲文化,重现当年演出盛况,这里将主要进行戏曲类节目表演,将各类优秀的非遗戏剧进行活化传承,让市民及游客了解常州传统戏曲文化的深厚与悠远。
青果巷小剧场配备现代、专业的剧场设备,约可容纳 130 人现场观演,将成为城市先锋艺术家及剧作的聚集地。青果巷将开发多场次剧场演艺产品,引进话剧、脱口秀、小型音乐会、文化惠民演出等丰富多样的演出形态,以更近的距离感、更强的互动性提升街区游客的体验感及参与度。
未来,青果巷将以 " 中吴风雅颂 " 晋陵城市文化 IP 为引领,以中吴文化为基底、以运河文化为源流、以名士文化为内核,按照 " 全国一流名士博物馆群落、一站式微度假文化休闲集聚地、复合式文旅商示范步行街区 " 的特色定位,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民居文化和民俗文化,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及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地,展现青果巷在常州老城厢复兴中的 C 位引领作用以及在大运河文化带和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精品示范作用,打造近悦远来的 " 老城厢文化会客厅 ",为落实常州 "532" 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引流赋能。
(青果巷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