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目前,我国医学界对慢重症专业认识仍在粗浅阶段,更缺少专业和规范的救治和康复措施。发展慢重症管理和诊治成为医学界重点关注话题。6 月 24 日,第二期 " 慢重症规范化诊治 " 学习班在慈惠医院顺利举行。会议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南部战区总医院 MICU、广州慈惠医院主办。就慢重症呼吸支持及诊治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据悉,随着国内外慢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尤其是南部战区总医院 MICU(原老年重症医学科)和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与康复中心为代表的慢重症管理规范化诊治正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有效的慢重症管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近日,一位 80 岁李大爷,一个月前因大面积脑梗塞,并发吸入性肺炎,导致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情况十分危急。为促醒和进一步救治而转入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和康复中心。经诊断,李大爷是典型的慢重症病,该病具有诊疗过程长、投入大、预后差,需要规范的慢重症管理与康复。
南部战区总医院郭振辉教授指出,多学科一体化、规范化分层管理是应对慢重症的重要措施。通过以 " 重症医学 " 为学科基础底层,慢重症管理与康复、意识障碍促醒与高压氧重症救治 " 四大特色 " 专业架构的一站式救治康复。" 对于神经慢重症,如神经重症及其遗留的昏迷这类症状繁多,交流障碍的患者,更需要通过 ICU 监护与支持、实施早期高压氧治疗加以对其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可使神经功能获得更及时、有效的康复。"
广大附一院的郑则广教授分享自己在气道管理的经验,展示了其独创的气道廓清技术,以提高气道分泌物流动性,改善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排出,达到更好的辅助治疗目的。
珠江医院王华教授指出,机械通气的慢重症患者应采取 " 三个避免、二个关注 " 的通气策略与要点。
慈惠医院虞容豪教授表示:" 神经重症患者常伴有危及生命或潜在的高危因素,实施超早期介入综合康复、高压氧治疗和意识障碍促醒等多学科诊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与会专家均表示,将进一步控制慢重症病情进展、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推动慢重症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与康复做出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