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9 日,前去探访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9 级新闻系学生及泥河镇宣传办工作人员,看到了战斗英雄章宪拿出的两件宝贝,一件是层层包裹的压在箱底的一双球鞋,这是他曾经穿着走上越南反击战战场上的鞋子。尽管每年翻晒一次,鞋子还是有八成新。另一件宝贝是三个勋章,他用右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打开盒子,又用大拇指与食指尖夹住一玫勋章的边沿,小心奕奕地拿出,这是一玫一等功的勋章。随后,44 年前的一幕战争画卷徐徐展开。
章宪出生于庐江县泥河镇的一个小村庄,如今是个头发花白、身材健壮而挺直的一个老人。1974 年,19 岁的他应征入伍 33614 部队,是 173 团 2 营 2 机连(机枪连)的一个新兵。由于家寒,干过又苦又累的农活,他十分珍惜部队的时光,不仅手脚勤快,还乐于助人,肯吃苦耐劳。1977 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成了 3 排 7 班班长。
1979 年 2 月末,在师部农场代理排长的章宪随同其他战友一起接到回到连队紧急命令,听说准备前往南方。后来他们乘火车到达广西崇左火车站,又转坐大棚车到越南边界线。" 当得知我们是配合侦察连执行任务时,我的心脏恨不得跳出胸膛,有紧张、有兴奋,但不恐惧,人家是独生孩子都来了,何况我自入伍时就与弟弟说好,父母交给他了。" 章宪说。章宪知道,我军侦察分队行至 510 高地山垩口时越军以三面火力向其扫射,部队被压制在一段暴露的公路边。而越军的 " 丁 " 字形战壕一直在控制着公路的拐弯处险要路段,这对我军后续部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章宪带领七班几个战士几经周折偷偷摸到了 510 高地南侧的一处无名的高地——距 " 丁 " 字型战壕 100 多米处。机枪班快速架好机枪,确定了目标、距离和射向。一见越军身影晃动,机枪班很快打了一梭子子弹,两个越军应声倒下。这下子越军慌了,掉头就向七班密集射击。
" 激战 14 小时,我们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我右边战友被一枪中了脑袋,后面的副班长双臂中弹。2 个战友牺牲了,4 个战友重伤。一梭子子弹擦着我的头皮飞过去,头发烧焦了,头皮也受了伤。看着身边血流成河,那时候我没有一点畏惧,只有愤怒。我给战友加油打气:我们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说这些话时,章宪的眼里依然泪光点点。
那时候,章宪完全将生死致之度外,他采用打点射击的方式,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经过 14 个小时的激战,七班击毙越军 24 人。1979 年 8 月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八师《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集》记录了七班及张宪个人的英勇表现。
" 森林里,蛇虫出没,山路崎岖,球鞋将我的脚踝磨肿了,血肉模糊,那时候不知道疼痛,只知道要保卫国家,为战友报仇。" 章宪说。
最终, 7 班和侦察连共同努力 " 拔掉了这颗 T 形钉子 ",为后续部队消灭越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9 年 6 月,章宪荣获全国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荣誉。他带领的 7 班也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获得 " 打得准,打得狠 " 锦旗。
1993 年,章宪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庐江县,退伍转业进入工商银行庐江支行工作。2015 年退休。这期间,他受邀在沙溪中学、巢湖等地方做过多场报告,将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传递给广大职工和学生。
通讯员 徐梅生 王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