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7-01
永不老去的“乔老爷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六月,被奉为 " 乔老爷子 " 的词作家乔羽去世。几年前,老爷子便给自己想好了 " 墓志铭 ":这里埋葬着一个写过几首歌词的人。

乔老爷子在生前总想着自己是个孩子,有许多快乐的事要做,从不想着自己要老了,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孩童般的笑容。世人皆知乔羽是词作家,在词作家之前,他是儿童文学作家,早年即在儿童文学圈内颇具名声,著作有《龙潭的故事》《果园姐妹》《阳光列车》等,故而 1954 年加入中国作协时,被分入儿童文学组,与冰心、叶圣陶同组。拍摄于同年的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是第一部描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影片。正是因为乔羽在儿童文学领域已有相当成绩,所以成为该片主题歌创作的不二人选。

这首歌叫《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人搭档创作了《我的祖国》、《祖国颂》。乔羽 " 词作家 " 的身份,从此压过了 " 儿童文学作家 "。此后,每隔几年,他总能拿出家喻户晓的歌,《思念》《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爱我中华》《最美不过夕阳红》《大风车》《小哪吒》…… 乔羽的审美嵌入了他创作跨越的每个时代中,歌词中细腻的情绪和明亮的时代痕迹,都成为了他在词坛的注脚。将这些歌单串起来,便是一代人的记忆:童年时期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大风车》,青年时期的《思念》,老年时期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像是一幅长长的卷轴,这些近乎白描的歌词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是时代精神的记录:《我的祖国》里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的家国情怀,《爱我中华》里民族团结一家亲 …… 正如《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所评述的,不论是 " 风吹稻花香两岸 ",还是 "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不论是 "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还是 "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得到炊烟袅袅,也看得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乔羽将时代的芳华与历史的足迹汇于笔下,为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留下了生长在内心深处的常青记忆。

乔羽笔下跳动的时代脉搏,总是朴素的,从细节中见磅礴,在平凡中见宏大。也正因为此,乔老爷子的作品,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得到高度认可和普遍喜爱。

" 他的歌词充满了对世界的观察,都是细节,都是生命力。"《人物》杂志这样分析乔老爷子词作深入人心的 " 源头活水 "。他写过很多重要题材的作品,如《我的祖国》,歌词里没有 " 万里长江波浪宽 ",而是 " 一条大河波浪宽 "。乔羽说,一条大河可以是黄河长江,也可以是家边的小溪流,一条大河是一条没有标记的河流,"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河 "。他说," 人真正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和土地,和岁月,和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情联系在一起。" 他也写过很多看起来并不 " 重要 " 的东西:小村落的羊群和瓜田,森林里参天的松,县城里古老的歌谣,随处可见的野花,阳台的鸟群。他用孩子的心和眼睛,去看世界,去记录世界。《人物》杂志引用乔老爷子的两句话,来体现他的创作观:" 歌这东西,必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喜欢,所以既要有动人的感情又要平白如话,我不喜欢涂脂抹粉,就喜欢直来直去地写非常简单的大白话。"" 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即便是创作的 " 说理 " 的歌词,乔羽也能写得情理兼备,以情动人。说理原非诗词所长,过去更是歌词之忌,但乔老爷子创作的《说聊斋》《说溥仪》《说雍正》《说字》《说围棋》《说北京》《说天桥》等 " 说 " 系列歌词,打破了这一定见。说的对象有帝王、圣人、才子、歌女,有现实中的人物,也有小说里的人物,他总是借这些人物展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他无论写谁,我们都会觉得他离主人公很近,似乎他就坐在主人公对面。《博览群书》杂志分析说,这些作品题目中虽没有 " 说 " 字,内容还是以说的形态体现,讲的还是人生哲理。作品或写人或状物,看似说人和事儿,实则讲情与理儿。一个 " 说 " 字,让乔羽与历史人物,与读者和听众都拉近了距离,就像他神态自若地坐在历史人物和我们中间侃侃而谈。

有乔老爷子的歌谣,世界永远不会无趣与衰老。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山西 哪吒 龙潭 中国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