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7-03
她曾说一辈子要为潮剧事业奋斗终身,她做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海内外凡有潮音之地 , 无人不闻姚璇秋 "。昨日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在广州逝世,享年 88 岁。常伴姚璇秋左右,现任广州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黄剑丰表示," 姚老师走得轻松,之前没有任何征兆。昨晚(7 月 1 日)跟家人吃饭还有说有笑,饭后八点多说头有点晕,然后呕吐,出现昏迷,救护车送到医院,十二点多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今天(7 月 2 日)早上七点零五分安详离开。走时面容安详,没有任何牵挂。"

■《春草闯堂》中饰演李半月

" 世上再无姚璇秋 "

姚璇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代潮剧演员,她成名较早,1959 年,年仅 24 岁便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同时也得到了梅兰芳、欧阳予倩、郭沫若、老舍等文化艺术界大师的好评。数十年来 , 可谓 " 海内外凡有潮音之地 , 无人不闻姚璇秋 "。让人痛惜的是,7 月 2 日,如此一位影响巨大的潮剧艺术家,却永远离我们而去,不得不让人哀叹 " 世上再无姚璇秋 "

前年,姚璇秋曾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她一举一动的优雅,行为举止的大方,待人接物的得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多次强调," 我只是个普通演员 , 做好潮剧演员的工作是我的本分。"

在姚璇秋逝世后,黄剑丰感叹," 姚老师,您是守约的,您说一辈子要为潮剧事业奋斗终身,要为潮剧不停奔走,只要潮剧需要你,您会随时站出来,这些您都做到了。"

■姚璇秋 ( 右一 ) 在潮剧电影《荔镜记》中饰演黄五娘

" 雅歌妙舞动京华 "

姚璇秋生于 1935 年 , 在家中排行第八。抗战期间 , 失去双亲 , 真正能照顾她的兄姐无几 , 虽然父母未为其留下珍贵财富 , 所幸 , 天生的好嗓音和对潮剧的喜爱让她迎来了改变一生的机会。在 " 童伶制 " 被取消的同时 , 她被潮剧界的有心人陈炳光发现 , 吸收到当时最有名气的职业剧团——老正顺香班。从此 , 开启了潮剧生涯。

新中国成立之后 , 潮剧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 一改以前依靠口授相传的传承方式 , 传统的剧目、材料以及道具名称等逐渐整理成册 , 规范并成熟了潮剧的表演。

1955 年 , 正式入行不到 3 年的姚璇秋跟随戏班到广东宝安 ( 即现在的深圳 ) 表演 , 当时也有不少香港 " 潮人 " 前往观看 , 看完之后大为惊讶 , 对姚璇秋等的演出纷纷表示赞赏。

同一年 ,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从日本回国途经广州 , 恰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潮剧 , 姚璇秋演了《荔镜记》里面的主角黄五娘 , 给梅兰芳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后 , 姚璇秋随团到北京演出 , 梅兰芳再次对姚璇秋的演出大加赞赏 , 并题写 " 雅歌妙舞动京华 " 七字进行高度评价。

" 一曲宋元遗韵在 "

" 一曲宋元遗韵在 , 冠山韩水此情长。" ( 注 : 冠山是指汕头澄海的一处千年村落 ) 老舍先生的诗句不但勾勒了潮剧历史 , 更导出了其中潮剧的文化内核 , 在潮汕文化中 , 潮剧所起的 " 成教化 , 助人伦 " 的作用 , 几乎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比拟的 , 这也是潮剧在历代中均能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不少潮剧里的角色、故事成为了家教中被引以借鉴的最佳例子 , 滋养了潮汕人的人文精神。

王金真的温顺贤淑、黄五娘的真诚多情、苏六娘的坚贞执着、李梨英的丹赤情怀、陈壁娘的柔肠侠骨、江雪琴的威武不屈、王凤梨的深情壮志 …… 姚璇秋之所以深得人心,正是因为她以惊人的毅力和禀赋,塑造了一批情志各异、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其中 , 在《扫窗会》《荔镜记》《苏六娘》《松柏长青》《辞郎洲》《江姐》《万山红》中 , 都由她担纲 , 创造了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多年来 , 来自新加坡的李诗瑶、马来西亚的吴慧玲等 , 多位潮剧演员从外国专程找到姚璇秋 " 跨国拜师 ", 成为行内佳话。

谈及具体的传承 , 姚璇秋认为 , 经典剧目必须要一个一个传承下去 ," 要承前启后 , 我承接了前辈的技艺 , 我也有责任、有义务把经典继续传下去 , 把新人培养起来。" 在她看来 ,《扫窗会》为潮剧标志性剧目之一 , 较完整地保留了潮剧传统曲牌、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而当年 , 也是这部剧 , 奠定了姚璇秋作为潮剧青衣名旦的地位。

姚璇秋介绍 ," 潮汕群众非常喜欢潮剧这个剧种 , 潮剧和潮州音乐共同繁荣了地方文化 , 丰富了地方艺术。" 她说 , 潮剧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 有强大的生命力 , 现在更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 发展尤可期。

■姚璇秋寄语潮剧文化

关于潮剧

潮剧 , 又名潮州戏 , 是使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 于 2006 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潮剧因受弋阳腔 ( 高腔 ) 的影响 , 至今仍保留高腔剧种特有的帮腔形式。潮剧行当齐全 , 其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

潮剧戏服的特点 :

1. 重视身份官阶和等级的区别,并反映在戏服的样式、颜色、图案花纹上。潮剧戏服的等级标志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

2. 潮剧剧目大多描写宋、明时期,因此戏服多以明服饰为基础,参用剧目所描述朝代的服饰特点。按时间划分大致是春秋到汉代、隋唐五代、宋至明代、清代。除清代服饰特点突出外,其他都在明服饰上做小修改。潮剧戏服是古代服饰的美化和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为主,又糅合了上至汉代下至清朝的各个朝代服饰样式,创造出特殊的服饰系列。

人物介绍

姚璇秋 ,1935 年 -2022 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剧打破 " 童伶制 " 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 ,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潮剧 ) 传承人 , 国家一级演员。于 1989 年、2010 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和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姚璇秋 ,1935 年 -2022 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剧打破 " 童伶制 " 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 ,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潮剧 ) 传承人 , 国家一级演员。于 1989 年、2010 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和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姚璇秋(左)指导新加坡学生李诗瑶

记者手记:

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雅气

两年前,记者与姚璇秋有过一次深入的专访。还记得那次由于她的行程安排太满,最后决定将采访时间安排在她与一众好友用餐完毕时。记者按大致约定的时间赶到,在餐馆的一个角落,与姚璇秋进行专访。这样的无缝对接,在我们感到歉意时,姚老师却表现十分热情。她待人接物的态度,落落大方,有条不紊。

她举手投足间均散发着一种雅气 , 采访前 , 她让助理把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打开 , 轻轻地整理了一下发丝与领口 , 尽管她已是耄耋之年 , 但采访的一个多小时 , 一直保持着一个优雅的固定坐姿 , 相当得体。虽然她大半辈子都在舞台上度过 , 但日常的她 , 仍带点内敛含蓄 , 或许这也是潮汕人民较为明显的谦虚与朴实。

她说,只要对潮剧文化有积极推动意义的事,她都愿意做,都乐意做。采访过程,姚老师思维清晰,尽管普通话不算标准,偶尔夹有潮汕用语,但谈吐流利,采访结束后,她拿出本子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愿潮剧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相关标签

郭沫若 广州 香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