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垚仟)7 月 3 日上午,作家王啸峰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四时成岁》发布会在苏州古旧书店举行,发布会以 " 城市光阴故事 " 为主题。著名作家范小青,著名作家、评论家、文学教授王尧,著名评论家、文学教授何平,著名诗人小海,文学教授季进,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围绕《四时成岁》一书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与现场读者一起发现本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共鸣点。
发布会伊始,王啸峰分享了《四时成岁》的创作历程和创作背景。王啸峰表示,本书之所以取名 " 四时成岁 ",是来源于陶渊明的 "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 我们身处的城市,无论面貌如何日新月异,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一段又一段的生活。" 小说集中 11 部作品的主题和创作心境极其相似——作者想道出发生在城市的某些角落里的故事,他想将某些烟火气的生活串在一起,串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符号;他想将我们平常人所沉溺的、厌倦的琐碎生活和家庭日常编织成一个装满窘迫、痛苦、尴尬、歇斯底里的布袋,堂而皇之地放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一边掩面一边瞪大眼睛在里面找自己。让人们正视生活的痛点,充满希望地生活,是王啸峰写这本的目的之一。
活动中,参加的各位嘉宾也就《四时成岁》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范小青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认为,王啸峰的写作已经从最早特色鲜明的青瓦小巷的奇闻异事开始转型,目光投入到普通家庭的普通人物之中去。这也标志着王啸峰在文学创作之中不断克服、不断突破的一个过程,也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纠缠与和解。
△王尧
著名作家、评论家、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评价,在新书《四时成岁》之中,王啸峰在延续自己一贯对于苏州日常书写的同时,重新审视了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王尧认为,在陆文夫与范小青之外,王啸峰为苏州的城市书写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著名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王啸峰的小说为城市文学的探索与书写提供了一种典型范例,这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回应。何平认为,这种书写与王啸峰在苏州与南京都生活过的经历密不可分,王啸峰能够敏锐捕捉到城市变化背后的共性,这让他的小说具备了较大的普适性。
△小海
著名诗人、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小海坦言,王啸峰是一个不断给予人惊喜的作家," 王啸峰从最早的散文写作开始,就显现写作的特点。从散文跨界到小说之后,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也让他的小说写作拥有了独有的诗意。" 小海表示自己对王啸峰后续的写作充满期待。
△季进
在文学教授季进看来,王啸峰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对原有苏州元素的 " 剥离 ",这种 " 剥离 " 正是一个作家不断完成自我突破的印证。同时,在这样的 " 剥离 " 背后,也意味着作者本人写作的转型与思考,让小说具备了更强的普适性与文学性。
△王啸峰
在发布会最后,作者王啸峰对以上嘉宾的发言表达感谢。他表示,小说写作是一个不断突破自身的过程,而把握日常生活中微妙的关系和变化,是小说创作向前发展的重点。在这其中,从写作视角的选择到叙事方式的变化都是自己不断探求与摸索的,而这也激励他在写作中不断反思与突破。
据悉,《四时成岁》是小说家王啸峰的精心之作,是一部戳中生活痛点的,具有很高共情性的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四时自成岁》曾荣获 2020 年 " 城市文学排行榜 "。全书共 20 多万字,以烟火生活为背景,共 11 个故事,讲述了 11 个家庭的爱与恨、福与难、挣扎与释然、迷茫与期望,作者在书中描述生活,也刻画城市。几代人乘着光阴以自己的意志创造城市,城市以光阴为调,谱写几代人的生活。在故事中,人物与城市之间一直存在一缕令人捉摸不透的,若隐若现的线,此端是人心,彼端是一座城,逃离——归去。
王啸峰是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主席团成员、江苏省电力作协主席。散文代表作有《苏州烟雨》《吴门梦忆》《异乡故乡》《不忆苏州》等,小说代表作有《井底之蓝》《隐秘花园》《抄表记》《双鱼钥》等。其短篇小说多次入选年度最佳小说集,2015 年短篇小说《井底之蓝》获评中国小说学会 "2015 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2016 年短篇小说《井底之蓝》获第二届叶圣陶文学奖。中篇小说《抄表记》和短篇小说《米兰与茉莉》分别获第六届和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短篇小说《双鱼钥》获得第三届钟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出版社供图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