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2022-07-05
青山埋忠骨 浩气永长存——贵州水城12名零散烈士这样“入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上世纪 60 年代,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 " 大三线 " 的战略决策," 好人好马上三线 " 支援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来到贵州六盘水,在茫茫的乌蒙山间,以铁路为先导拉开 " 三线建设 " 序幕 …… 那段岁月,不少的建设支援者将自己的热血与青春永远留在了这里,静静守候着他们用生命修筑的云贵 " 大动脉 "。

青山苍翠、松柏长青。近年来,六盘水市水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等有关工作,定期对当地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维护和管理,细心排查与保护各地散葬烈士墓,并同步进行烈士寻亲,深入挖掘烈士背后的故事,形成了尊崇英烈的良好风尚。目前,通过有关部门不懈努力,水城区陡箐镇的 12 座散葬烈士墓得以溯源并集中搬迁至烈士陵园。

决定迁墓 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在水城区陡箐镇冷坝村前进组已斜坡的半山腰,入眼所及,荒草丛生,大小石块凌乱错列,几座年久失修的烈士墓碑零星分布在荒地杂草间中 ……

这是年前水城区刚排查到的散葬烈士墓墓地遗址的其中一处。经专家鉴定,该烈士遗址地质环境复杂、墓碑坍塌严重,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应尽快搬迁并减少该处人类活动。

得知该情况后,为紧急对该地区 12 座烈士墓实施保护,水城区委区政府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决定选址建设墓园,对散葬烈士墓进行集中搬迁管理,同时修建纪念广场,记录先辈丰功伟绩,供后人瞻仰与纪念。

据悉,自全省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这项重点工作以来,除了上述举措以外,水城区委区政府还通过成立 " 三个队伍 " ( 成立一个专班、成立一个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伍 ) 等形式,组织专门力量清理排查散葬烈士墓并立即进行管理保护,全力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水城区已建成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文化纪念广场、中国工农红军渡北盘江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各 1 个,排查统计到水红军墓 1 座,零散烈士墓 32 座。

多方协作 找寻烈士亲属

在确定建设墓园后,如何确定选址点?选址地村民有没有想法?烈士的亲属有没有意见 …… 各项问题接踵而至。其中,选址点可以联合多部门寻找专家考察确定,当地村民可以由工作人员去做思想工作,但找寻烈士亲属这一工作却并不轻松。

在寻亲工作开展之初,就有两大问题让相关负责人 " 夙夜难寐 "。一是这 12 座烈士墓均属于无史志记载的散葬墓,距他们修建贵昆铁路牺牲时的六盘水 " 三线建设 " 时期,也已有 58 年之久,多项信息大都无法考证,给寻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二是当年全国各地来六盘水支援 " 三线建设 " 支援者较多,确定牺牲烈士的 " 三地 " ( 出生地、工作地、牺牲地 ) 信息这项工作,任务量更是繁重。

工作开展后,一方面组织人员在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清理排查,围绕铁路隧道进出口,深入大山树林中开展地毯式搜索。同时,走村入户,积极向村组中的高龄老人和退役军人找寻线索,了解当年当地铁路建设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排查;另一方面,去到史志、文广和属地政府等单位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和四川、重庆方向等六盘水支援 " 三线建设 " 牺牲烈士较多的省、市政府联系,群策群力,终于在联系中铁二局四公司负责档案有关人员时,发现可以从他们的历史档案中,找到 12 名牺牲烈士参加工作时的手填个人信息资料。资料经整理后,12 座烈士墓的其中之一烈士蒋义成的儿子蒋兴隆最终被找到。

" 父亲当时牺牲时自己仅仅只有 2 岁,只知道父亲是在贵州修铁路牺牲的,长大后我也到贵州找过几次,始终没有找到。现在自己也逐渐老了,是国家的政策好,帮助我圆了梦!" 蒋兴隆对水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其找到父亲的安葬地十分感激。并表示,因居住在外省,平日管护不到父亲墓地,所以非常支持集中迁葬保护工作,待疫情结束后,再赴黔为父亲扫墓。

水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依托优抚数据平台和公安人口信息采集平台等,线上 + 线下形式相结合,积极为烈士寻亲,以告慰在天英灵。

英雄 " 归位 " 弘扬英烈精神

在联系到烈士亲属并充分征求亲属意愿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了 12 座烈士墓迁移工作。同时,考虑到部分亲属不愿意搬迁的烈士墓的情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采取原地修缮维护,并与乡 ( 镇、街道 ) 和烈士亲属相互签订维修协议和管护协议的模式,确保烈士墓 " 不漏一处、应管尽管 "。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和寻亲工作之际,水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在积极围绕六盘水特有的 " 三线建设 " 文化,挖掘红色故事,通过信息及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多方合力,传承并弘扬英烈精神,让尊崇英烈的良好风尚在凉都大地蔚然成风。

在那激情燃烧的 " 三线建设 " 岁月中,建设者们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凭着一股干劲、一股热情,热火朝天地兴起了一波又一波建设高潮。他们有的长眠在了六盘水的青山绿水间,但其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烈精神却将永远存在,让英雄 " 归位 ",让精神永存,是对烈士最崇高的敬仰与告慰。

来源 众望新闻

编辑 王欣 / 统筹 李梦秋 / 签发 高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