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在骄阳的炙烤下,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列检场地面温度已飙升至 62 摄氏度,X8420 次中欧班列抵达。根据列车运行图,这趟列车在上发作业场只经停 35 分钟,到达、出发的检修作业必须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完成。
位于新丝绸之路枢纽站兰州北特大编组站的兰州西车辆段作为中欧班列的 " 门诊所 ",高峰时期负责来自陇海、包兰、兰新、兰青和兰渝五线汇聚的中欧班列车辆列检工作,每年多达 5900 多列的编组让作业场一片繁忙。为了确保中欧班列的运输安全,兰州西车辆段货车检车员需要对每一列中欧班列车辆按技术标准和检查范围进行 " 把脉问诊 ",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消除各类故障隐患,为新丝绸之路上的 " 钢铁驼队 " 保驾护航。
" 检车员就像列车‘门诊所’的医生,班列进站后,我们就要立即上岗,争分夺秒地检查列车的每一个零件,通常在三四十分钟内就要完成一趟列车巡检 ……" 时间紧迫,兰州西车辆段货车检车员王铁林早早穿戴好防护用品来到作业场。
列车进站,王铁林半蹲着接车,眼睛不停地 " 扫描 " 着车下部件。车停稳后,做好防护的王铁林拿着手电走到列车尾部,弯下腰,用手中的检车锤敲打着连接车厢的车钩。" 闸瓦就是列车的‘刹车片’,如果磨损超标,车辆制动就失效了,必须马上更换新的闸瓦,保障列车制动良好。" 在确认车钩状态良好后,王铁林走到车轮旁,开始检查车辆闸瓦的磨损情况。
" 我们班组实行倒班制,最忙的时候能从早晨 7 点一直干到晚上八点,中途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 王铁林抹了把额头上滑落的汗珠说道。每天每班次 10 列车,王铁林和工友们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走 30 公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地严格落实货车 " 七防 " 卡控措施,做好始发、中转作业时列车制动机试验和制动软管 " 推、拉、敲 " 检查,通过对轮对、旁承、脱轨自动制动装置、人力制动机、各悬吊部件等重点部位 " 望、闻、问、切 " 式的全面细致排查后,目送列车安全出场,工装上一道道白色的汗渍见证着货车检车员的辛劳。
一条条 " 钢铁巨龙 " 穿梭在编组场,顶着烈日的兰州西车辆段货车检车员穿梭在 " 钢铁巨龙 " 间,手握检点锤,跨步钻车,敲击检查,在一列列 " 钢架铁骨 " 间把脉问诊、聆音察理,在蛛丝马迹中探寻 " 病害 "、精检细修。" 二组五道列车作业完毕,信号已撤出,可以发车!" 王铁林踩着晒得发烫的道砟大步向前走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通讯员 耿帅 芦汉林 文 / 图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