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7-06
二十四节气——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

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共处,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美学,也是最朴素的中国式浪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小暑解释曰:"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思是指天气开始炎热,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尽管此时已经高温 " 炙烤 " 了,但还是在 " 暑 " 字前 " 谦虚 " 地加了一个 " 小 " 字。

尽管如此,近几日兰州的高温,也预示着暑热已经开始。俗语云:"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之后,马上进入伏天,所谓 " 热在三伏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每天傍晚的一场大雨,可以瞬间给城市降降温,消散一天的暑热,在夏夜享受一丝清凉。

小暑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过后,清风难觅,吹的风不再是凉爽的,风中会夹着热浪,大地仿佛被热浪定格静止。

二候蟋蟀居宇。暑气难耐,蟋蟀纷纷离开田野。躲到庭院墙角下,寻找一片难得的阴凉。

三候鹰始鸷。地面气温太高,老鹰振翅高飞。开始在更清凉的高空,探索新的领域。

在《诗经 · 七月》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这就足以见得此时的气候炎热。

天热正好归山入水,只是归山心紧,入水心切,无来由,心静自然凉。

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问天的智慧,那么,在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 " 宝贝 "。

在兰州市博物馆珍藏着宋三彩元宝枕,是古人夏日避暑的常用生活用具。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制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隋唐时期的瓷枕最大的特点,就是尺寸相对都比较小,长度仅十几公分,据说开始时是作为诊脉之用。瓷枕发展到宋代,不仅器形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里就讲过,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

夏天就是这样,炎热、漫长,却隐藏了太多的美好与期待,享受当夏。

总策划 刘世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 / 视频

编辑丨华静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二十四节气 兰州 博物馆 中国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