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7-08
半亩塘丨兰州刻葫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美丽的兰州,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民间技艺。

在兰州,有句俗话叫:" 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 这三样东西,可谓是独特而有名。吉祥葫芦,也叫兰州刻葫芦,是兰州独有的民间技艺。

兰州刻葫芦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独特的内涵。它起源于魏晋,因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流入中国,位于丝绸之路咽喉重地的兰州,也是胡商聚集地。胡商当时从和田带来巨型葫芦,它原先只是用来盛水之用,但兰州老匠人在葫芦上刻上图案和文字售卖,这便慢慢有了刻葫芦。

每过春节,街市上或商场里都有刻葫芦的身影。如果说一码红的中国结夺人眼球,但总是缺少让人细细玩味的感觉,可刻葫芦就不一样了。先吸引人的是那有大有小的葫芦,大的如南瓜,小的如小孩的拳头,甚至还有花生大的呢,让你不禁想拿在手里摩挲摩挲。或许你能想到拿着酒葫芦的铁拐李,想到《水浒传》中拎葫芦打酒的林冲,想到《济公传》中那半疯半癫的济公边喝酒边化缘的情景。大大的葫芦让你不禁浮想联翩,小葫芦握在手里更是让你油然生出怜香惜玉之感。

除过它可爱的外形,刻葫芦的精华无疑是那上面惟妙惟肖的图案了。这道工艺的制成是没那么容易的。成熟的葫芦被采摘后,先刮去外皮,晒干磨光,尤见光亮后,艺人们才在上面刻画设计。什么人物、山水、花卉,什么历史、诗词、书法,样样都有,甚至还有《山海经》中的怪诞陆离,个个传神极了。高超点的还有镂空和仿水墨画、彩绘的,让人不禁叫绝。看着这些刻葫芦,就像在触摸中华多彩且璀璨的文化,在了解不同时代人们丰富的生活,在感受每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无限遐想和热爱,更被中华民俗这从土地上生出的技艺而折服。外地的游客们都会带些喜欢的刻葫芦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因为葫芦谐音是 " 福禄 ",寓意子孙万代,吉祥美好,多福多金。谁又不愿意将这精美且寓意美好的艺术品赠与心上人呢?

一瓢葫芦,一支刻笔,一方天地,一颗匠心,最是一抹家乡情。

教师评语

文章立意贴近生活,所以行文自然流畅,言之有物。看似自然,却构思精巧。从祖国大风俗引出家乡特有的风俗,最后又回归到祖国大怀抱,中华文化魅力上面,以小见大,表现了核心素养所包涵的 " 文化自信 "。内容饱满,源于内容设计上有精有粗,有关刻葫芦的来历和日常视角一笔带过,笔墨集中到自己对这一事物的体触上面,尤其是因葫芦引发的联想和感受,更是让文章有了 " 魂 ",将民俗技艺得到生根落地的根本原因剖析出来,也是折服读者的地方。不仅如此,行文中更是又将中华文化秀了一把,经典永远不败,读书方能远行。

指导教师:张力风

六年级二班 金萌萌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济公 水浒传 山海经 多彩 兰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