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7-08
江苏文脉大讲堂首期开讲!莫砺锋导览“诗词里的大美长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江河之间,吟啸且徐行。大江之上波涛汹涌,荡涤了他们的心胸,洞开了他们的眼界,也润泽了他们的笔墨。

7 月 8 日,首期江苏文脉大讲堂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大成殿开讲。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导览 " 诗词里的大美长江 "。一堂生动的诗词课,纵横万里、穿越千年,带大家饱览凝练成诗的大美长江。

江苏文脉大讲堂首期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承办,南京市博物馆协办。

排名第一的唐诗、宋词都是写长江

讲堂一开场,莫砺锋介绍,王兆鹏教授编写的《唐诗排行榜》《宋词排行榜》分别从唐诗、宋词中精选了 100 首,进行打分、排名。名列第一的唐诗是崔颢的《黄鹤楼》,最后两句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写的就是是长江。名列第一的宋词是苏东坡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所以,无论唐诗还是宋词,名列第一的作品写的都是长江。

" 我们这条江,与诗词的关系太密切了。" 莫砺锋认为,这首先是由于长江气象万千,它绵延 6000 多公里,每一段的风景、气象都是不一样的。

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就在岷江边上,他在诗里把这段长江称作 " 玻璃江 ",也就是说,水非常澄澈透明。

长江奔腾而下,也就成了杜甫诗里写的那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三峡一带长江的气势,波涛汹涌。

再往下奔流,到了江汉平原,江面更宽广、水流更平稳,更加气象万千。最有代表的是李白站在庐山上写的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到了长江下游,南京一带,更加宽阔平稳,就成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里写的:"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这样一条变化万千的大江,当然会吸引无数诗人的目光。

讲长江诗词,最应该讲的是哪一首?" 孤篇横绝全唐 " 的《春江花月夜》,是莫砺锋心中首选。它篇幅比较长,是对长江一个全景式的描写。张若虚是扬州人,他观看长江的点位,应该是在扬州西南方的一个叫 " 三江营 " 的点位。初唐时,人们在那里能观 " 广陵涛 ",就像现在看钱塘江潮一样。

" 长江形象代言人 " 首推苏东坡

在古今大诗人中,如果要推选 " 作为长江形象代言人 ",谁能当选?莫砺锋认为是苏东坡。正如余光中在《戏李白》中所说:" 有一条黄河你已经足够热闹了,大江且留给你苏家的乡弟吧。天下二分,都归了蜀人。你据龙门,他临赤壁。" 就诗人的性格而言,李白更像黄河,入天走海,奔腾万里;长江的大部分江面都是平稳、深沉、不露声色的,也许有漩涡、波浪,但总的来说江面是开阔的,是一种处变不惊、深沉平稳的状态,这也许和苏东坡的人生和性格更为相似。

苏东坡生长在岷江边上,也就是长江的上游。他有两段在长江边的 " 旅行 ":24 岁那年,他和父亲、弟弟一起坐船离开眉山,沿着岷江南下,路过乐山大佛,写下 " 奔腾过佛脚 ",又到了江陵,又改走陆路,到了汴京。第二次是 31 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和弟弟两人把父亲的遗体从京城运送回故乡安葬,先走运河到了扬州,进入长江,溯江而上,一直走到眉山,这一次走了大半条长江。

36 岁那年,他写下《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这首诗的开头," 我家江水初发源 ",就写了诗人和长江的 " 亲密关系 "。那一年,他被排挤到杭州当通判,路过金山寺,住了一晚。莫砺锋认为,这是苏东坡所有写长江的诗中最好的一首。

一生像长江一样奔涌向前,他从未 " 躺平 "

" 苏东坡与长江真正结缘,在他 45 岁那年。" 莫砺锋介绍,44 岁那年,因为 " 乌台诗案 ",苏东坡入狱,政敌要致他于死地,直到年底被赦免,发配到黄州。在苏东坡 45 岁这一年正月初一,汴京城里鞭炮齐鸣的时候,御史台派了两名差役,押送他到黄州。黄州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江边小山城,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市,他在这里一住四年多,正值壮年。

黄州有一个山岗叫赤壁,相传这里是三国时期赤壁古战场。莫砺锋说,苏东坡精通历史,知道这是一个误传,但他将错就错,在这里留下了一生中与长江有关的最重要的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这是苏东坡对在长江边 " 演绎 " 过人生壮丽一幕的历史人物的缅怀。他认为,这样的人生充实而光辉,转念一想,自己已经 47 岁了,和古代英雄完全不能比,作为罪人被流放到这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他觉得很压抑、很悲摧,心情很复杂。

《赤壁怀古》的情绪基调是什么样的?兴奋?昂扬?低沉?消极?历代读者看法都看法不一。古代读者大部分认为,这是东坡集中第一首 " 壮词 ",也是北宋真正第一首豪放词。莫砺锋也持这种观点。

词的结尾明明写到,"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为什么还是豪放词?莫砺锋认为,苏东坡虽然也 " 发牢骚 ",表面有一些消沉,但他终身没有 " 躺平 ",而是一直奋发有为," 无论在朝在野,他都一直在好好做事业。哪怕在海南岛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都为海南本地的文化事业出谋划策、培养人才,为海南岛的农民推荐优良稻种,还完成了人生最后的三部著作。"

4400 篇古文、2800 首诗、350 首词,还有无数书法作品 …… 苏东坡一生留下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文化史上的瑰宝。莫砺锋认为,这绝不是一个消极的人能做到的。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道:"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虽然长江水一直在东流,瞬息万变,但是整条长江是流不走的。长江千回百折,6400 公里,奔向大海,有急有缓,总体上是滔滔不绝往前流,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苏东坡一生无数坎坷、无数挫折,但总是向着人生的终极目标前进,创造一个积极有为、有所贡献的人生。

莫砺锋认为,作为长江最好的代言人,苏东坡生在长江边,一辈子在江湖漂泊。而他真正参透长江、参透人生,是在黄州的四年半。正是人生低谷时期,他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人生。

超 50 万人次!线上线下一起学诗词

朝天宫大成殿内,首期讲堂现场,台下座无虚席。从白发老者,到稚子蒙童,无一不听得入神。有 11 组 " 诗迷 " 小记者家庭,通过现代快报 + 开放的通道,获得机会来现场跟着莫砺锋 " 同游 " 诗词里的长江。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听完莫砺锋的讲座,8 岁的胡彭懿冉小朋友现场背诵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分享自己心目中 " 诗词里的大美长江 "。她说,这一次跟着莫砺锋老师学到了很多新的诗词。胡彭懿冉的妈妈彭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暑假一过,女儿就要上三年级了," 想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唐诗宋词,这对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7 岁的陆修远,同样是一名小 " 诗迷 "。他的妈妈徐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名字就是取自屈原的《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里人都很喜欢诗词,孩子也是一样喜欢,平时老在家看诗词文化节目。" 徐女士说,像这样与文学大咖面对面 " 探讨 " 诗词的机会很少,自己也是收获颇丰," 老师讲述由浅入深,不仅能学习到新的诗词句,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线下听得认真,线上聊得火热。除了线下讲堂,线上同步进行的 " 云讲堂 " 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现代快报 + 全程直播了首期讲堂 " 诗词里的大美长江 ",直播收获了超 50 万人次的观看。评论区内,网友们不停刷屏,用一首首长江诗词接龙。还有不少网友带着孩子一起看直播,觉得 " 受益匪浅 ",并热心期盼后续的江苏文脉大讲堂活动。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刘静妍 李鸣 李艺蘅 / 文 顾炜 施向辉 储希豪 郑芮 钱念秋 / 摄

相关标签

李白 江苏 苏东坡 博物馆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