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7-12
健康 |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发布,倡导屈光发育尽早建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7 月 10 日,"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发布会暨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 " 在成都举办。发布会上,爱尔眼科视光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发现,中国孩子在家用眼行为更差,6 岁儿童中 45% 已经失去远视储备,6-10 岁孩子度数增长最快 ……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 " 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 ",旨在倡导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应从娃娃抓起。

中、英、越数据对比:中国学生在校照明最好,但在家用眼行为差

《白皮书》对英国、越南和中国三国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进行对比,并对全国 27 个省 310 万名儿童青少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解读,最后对全国首批近视防控试点区成都市青羊区近 3 年近视防控成果进行总结。

据《白皮书》数据统计,2021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2.7%,英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 36.7%,越南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为 46.1%。基于此前爱尔眼科启动的 " 全球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 " 项目,利用云夹,《白皮书》采集了中国、越南、英国三国 6-9 岁低年级学生的近 960 万条有效数据。并从阅读环境光照、用眼距离、持续近距离用眼占比及次数和高危近距离作业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三国学生在校与在家的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

阅读环境光照是影响近视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白皮书》显示,在校上课期间,中国低年级学生的采光环境为最佳,达到了 1687lux,但中国学生晚上在家做作业时的采光环境最差(入眼光照 58lux),英国为最佳。" 随着各地政府实施学校教室照明工程,学校采光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中国家庭对灯光照明的认识远远不够。"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表示。

三国数据对比中,在周末白天,随着 " 双减 " 政策实施,中国学生课业压力变小,户外活动多,采光是最好的;周末夜晚,英国家庭注重家庭灯光,采光最好,越南最差。

" 持续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眼的高危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全球专家组成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教授解读分析,三国学生在平均用眼距离方面," 在校 " 和 " 在家 " 都达到了 70 厘米以上的标准线,但周末在家平均用眼距离略低于在校期间。在连续用眼占比及次数方面,中国学生在 60 厘米内用眼至少连续半小时,即使是在周末,平均一天近距离用眼总时长也超过 4 小时。中国学生在家高危近距离作业(<30 厘米)时间最长,用眼负荷重。

成都青羊区近 3 年整体近视率下降,探索出 " 青羊模式 "

《白皮书》对覆盖全国 27 个省的 310 万名 6-16 岁儿童青少年,就 2020 年与 2021 年 9-12 月 2 年间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近视矫正率进行抽样调研。

《白皮书》显示,2021 年 9-12 月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同比呈下降趋势,而全国各地近视矫正率逐步提升,说明有专家、学校、教师、家长、孩子、医疗卫生机构、媒体等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同防同控、群防群控的近视防控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据了解,四川成都青羊区作为全国首个近视防控试点区,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形成了家校社协同推进的近视防控工作态势。在青羊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视光研究所、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全程参与落实青羊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责任,为近视防控提供医疗、科研等技术支持。通过研究数据显示,青羊区疫情前近视率略高于国家平均值,三年期间整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2022 年近视率已低于国家平均值。截至目前,已与辖区多所学校联合建立了 " 近视防控指导站 ",辅助学校加强近视干预措施。与此同时继续配合与政府、社会、学校,形成 " 政府 + 学校 + 家长 + 学生 + 医院 " 紧密协同的五方合力战线,建立记录、分析、建议、复查、跟踪 " 五维一体 " 的学生眼健康档案,探索出了 " 青羊模式 ",形成上下协同、区域联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良好工作局面。

6-10 岁的儿童近视度数增长最快,学龄前应养成正确用眼习惯

蓝卫忠教授指出,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 8-12 岁提前至 6-10 岁,近视眼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相比父母没有近视的孩子来说,父母一方有近视的孩子出现近视的情况要高出 2.1 倍左右;父母双方近视,孩子出现近视的情况要高出 4.9 倍左右。从环境因素考虑,孩子用眼时间过长、所看物体过小、看书环境光线过明或过暗及用眼姿势不正确,都可能诱发孩子近视。加上家长对孩子近视的认识不足,导致孩子的近视率在逐年递增。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只有 16mm 左右,往往存在 300 度左右的远视。这个 " 远视储备 " 非常重要,决定着孩子未来近视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增大,视力增加,远视减少,直至 12 岁左右转为正视眼。从出生到 6 岁,孩子的眼轴变化是最快的。这个时期,家长尤其要控制孩子的近距离用眼。如果眼轴增长过快," 远视储备 " 会被过早透支,孩子就会近视,且以每年 50 度左右的频率增长,一直到 18 岁停止发育为止。

虽近视防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白皮书》仍显示,6 岁儿童中 45% 已失去远视储备,亟待近视防控关口前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临床视光与眼保健学组委员、爱尔眼科四川省区副总院长林江表示:" 学龄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避免进入近视防控五大盲区

现场举行了青少年建档普及计划启动仪式。

杨智宽教授首先强调了近视防控一定要分为 " 防 " 和 " 控 " 这两项工作,接着详细解析了近视眼防控的五大盲区:

盲区一——忽略了监测与干预:近视防控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建档筛查,更需要提早做出干预手段,例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盲区二——忽视了家庭的特别重要性:调查发现相较于在校相比,儿童在家时间更多、用眼环境更差、用眼习惯更差。因此在家庭中更需要关注用眼习惯,家长是近视防控的守门人;

盲区三——要重视眼镜验配的专业度:需要整体提升专业水平,不应只注重矫正,同样需要注重防控;

盲区四——对低浓度阿托品的作用理解片面:要根据孩子眼睛情况考虑是否可以使用,以及使用浓度;

盲区五——孩子近视后家长漠不关心或过度焦虑:家长应相信科学,配合视光师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之后,杨智宽教授提醒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眼健康,并且注意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一旦发现孩子有眼睛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诊检查视力,及早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1 年至少 2 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据悉,今年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成立 20 周年。爱尔眼科率先提出以 "5P 近视防控模式 " 为核心,为中国青少年提供从 " 近视预防 " 到 " 近视控制 " 的综合解决方案。截至 2022 年 6 月,爱尔眼科近视眼筛查超 2500 万人次。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熊力颖

相关标签

大数据 爱尔眼科 英国 三国 越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