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7-12
“毛蜡烛”杂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前年仲夏,吾曾与数位中医同窗游览筑城 " 星月湖公园 "。景区新拓,绿草如茵,树林阴翳,清幽宜人。靠近湖边,班长目明眼尖,指沿岸一片植物问:诸君识否?众随即应道:毛蜡烛!

毛蜡烛者,各地多称香蒲,入药名蒲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贵阳城区常见四郊农妇肩挑野菜、药草,沿街叫卖,担头多有此物。当年,各家厨房墙上,常见其身影。凡遇刀伤,或锐器划破皮肤,首选此草敷之。吾一同学,用其父木工刀具做陀螺,不慎将手指削了一口子,长约寸余,至今留有伤痕。当时鲜血直流,慌乱之中,他抓一把木屑,紧压伤口,但血仍外溢不止。适兄进屋,急寻毛蜡烛,敷压伤口,血遂得止。木屑虽沾有污水,伤处却未化脓。另有一友,在家洗浴滑倒,腰部皮肤被地上铁器刺破,二寸有余,她姐帮冲洗后,敷上毛蜡烛,血即止住,也未感染。" 毛蜡烛 " 止血疗伤奇效,可见一斑。

香蒲为多年沼泽生草本,高四至八尺,叶长条形。茎抽叶中,花抱茎端;雌雄花序,同株离生;花序为圆柱穗状。蒲黄乃上部雄花序之粉。紧挨其下的雌花序,形似蜡烛,故得 " 水烛 " 等别号;亦称 " 蒲绒 ",除能止血,晒干蓬松似棉,可作枕絮、填充玩偶等。基部假茎,形若象牙,嫩白如藕,可以食用,称 " 象牙菜 ",与腊肉或鸡蛋烹炒,味道甚佳。旧时,尚用蒲草编帘织席,制垫做扇,雅致清香,耐用实惠。

药典概括蒲黄之功:止血,化瘀,通淋。适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等症。因细如金粉,煎熬之时,须以布包。

《本经》言蒲黄 " 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清代名医陈士铎评云:" 此断无之事,不可尽信。"

依中医 " 取象比类 " 之理,蒲黄具土之色,本可防水,又生于水,且其味甘淡,故善通小便而止血消瘀。小便带血轻症,仅用蒲黄、茅根,亦可取效。

单味蒲黄,能治舌肿之症,《纲目》引用相关病案两则。清人邹澍亦云:曾治多人,屡验不爽。

宋代《本事方》云:" 有士人妻,舌忽肿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 "。又,南宋度宗赵禥,一日夜宴后游园,忽舌肿大满口,不能言语。医用蒲黄、干姜细末,擦舌而愈。辅干姜者,通脉并兼阴阳相济之妙。究其病因,欲望过盛,阳气受损,湿邪上犯,瘀湿互阻。度宗平素沉溺酒色,荒淫无度,曾创一夜宠幸三十余宫妃之 " 壮举 "。所患舌疾,乃心肾不济之兆,治愈之后,难改积习,终于 35 岁病夭。自孽难活,实非药石之力可及者也。

唐代大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 " 蒲黄酒 " 之目,主治脾虚水停,遍身水肿之症。当时,兹方殆为常用。诗人白居易,就有 "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 句,感喟因肿卧床,仅可遐想友人之 " 欢宴 " 也。

说到蒲黄,不能不谈名方 " 失笑散 "。方药虽仅两味,功用却非小焉。此方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适于心腹刺痛,产后恶露,月经不调等瘀血停滞之症。近代大医张锡纯曾曰:" 失笑散,用蒲黄、五灵脂等分生研,每用五钱,水酒各半,加醋少许,煎数沸连渣服之,能愈产后腹疼于顷刻之间 "。现代医家经验,可用于冠心病、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痛经等病,皆获良效。

偶视置于厨房之 " 创可贴 ",会想起 " 毛蜡烛 "。今人多已不知其名、不识其容,更遑论其止血神效。小草如人,亦有宿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贾平凹的《拴马桩》中有段话:" 好多东西我们都丢失了,不,是好多东西都抛弃了我们 ";信然。香蒲因能生于污水,现除供药用,它尚加入了治污大军。

前年仲夏,吾曾与数位中医同窗游览筑城 " 星月湖公园 "。

香蒲为多年沼泽生草本,高四至八尺,叶长条形。茎抽叶中,花抱茎端;雌雄花序,同株离生;花序为圆柱穗状。

吾一同学,用其父木工刀具做陀螺,不慎将手指削了一口子,长约寸余,至今留有伤痕。急寻毛蜡烛,敷压伤口,血遂得止。木屑虽沾有污水,伤处却未化脓。

雌花序形似蜡烛,故得 " 水烛 " 之别号。亦称 " 蒲绒 ",除能止血,晒干蓬松似棉,可作枕絮、填充玩偶等。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蒲黄,乃雄花序之粉。

基部假茎,形若象牙,嫩白如藕,可以食用,称 " 象牙菜 "。

来源 黔中书

文 李世平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