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拍于 30 多年前的老照片。画面中几位泛舟的中年人,面露笑容,心情愉快。平静的水面倒映着他们的身影。
1982 年,林树基(左二)与同事在草海取水样时拍摄的照片
" 那是我们在 1982 年春,为研究草海演化到草海取水样。那天的工作很有收获,所以我们几个心情都很好。" 照片中左起第二位中年人,是贵州省地矿局老专家林树基,现在已是 87 岁高龄,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
讲述人:林树基,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退休专家
驻扎贵州山林
1954 年 7 月,还不满 20 岁的林树基刚从南京大学毕业,就响应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的号召来到贵州。" 那时我们学地质的都很崇拜李四光,觉得能到偏远的地方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是很光荣的事。" 林树基说,当时他被分配到 509 地质队,报到的第一站就是原毕节地区赫章县,一到达就和伙伴们被一起分配找铅锌矿的任务,当天就出发到妈姑镇找矿。
1954 年,林树基(左一)在毕节赫章妈姑找矿
在妈姑镇当地人的带领下,一行人到了当时叫做 " 猪屎河 " 的村子,寻矿的地点就在当地的一座座山里。为尽快投入工作,林树基与同伴们跟着地质队的老师,背着沉重的行李,手脚并用往山上爬,到山顶时已是傍晚。" 山上就是我们的驻地。我们几个就地取材,砍一堆毛竹茅草,加上石块搭成简易草棚,就成了我们的宿舍。再在棚外寻一处空地烧起篝火,用铁皮饭盒煮饭吃。这是到贵州后的第一顿野餐,虽然劳累了一天,但大家都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很新鲜。" 林树基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树基与同事进行地质剖面测量
到贵州的第一次找矿经历了一个月。每天,林树基与同伴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包,翻山越岭,体脑并用,除了要对地质现象认真观察研究、填图作记录外,还要背采集到的各种标本,常常要从茂密带刺的毛竹林灌木丛中 " 挤 " 过去,格外艰辛。更危险的是,有时还要经过一些小陡崖。" 有一次,我下山时不留神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滚下陡坡 10 多米,幸亏及时抓住了一根树枝,停在相对平缓的山坡。往外一看,仅仅一步之遥,就是几十米高的悬崖。"
林树基说,经过这最初一个月的艰苦勘探后,让他感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决定留在贵州继续干,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
脚步 " 丈量 " 大地
在贵州从事地质工作的 40 年,林树基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简称 " 区调 ")工作,在艰苦的地质工作中,区调工作的野外条件又堪称苦中之苦,工作量巨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地质工作者野外踏勘
" 区调工作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林树基说。仅以 1962 到 1982 年的 20 年间来说 , 省地矿局区调队共有六个分队、百多个小组,每年分布在几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开展野外作业,绘制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图。
" 每天,我们进行的地质调查路线有二三十公里。一路观察、填图、记录、取样,工作非常紧张,起早贪黑才能完成。艰苦的工作也离不开当地老乡的支持,我们几人组成的野外小组常年累月在野外‘打游击’,与老乡同吃同住。有一次我重感冒,发烧,也是苗寨老乡熬草药将我治好的。"
区调工作不仅艰苦,还会遇上危险。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局里有一位工程师在山里被毒蛇咬伤,来不及送医院,幸好当地农民赶来以土法医治,转危为安;还有一位区调工人过河时被洪水冲下深潭溺水牺牲 ……
从 1958 到 2018 年,经过以省地矿局区调队为代表职工的辛勤工作,为国家提交了一幅幅在全国领先、质量优良的 1 ∶ 20 万区域地质图和区域矿产地质图。" 质量优良的地质图,为全省找矿、矿山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兴修水利、城市规划、农业区划作物栽培、林业生产及铁路、公路交通建设等各行各业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林树基说。
探秘 " 草海演化 "
"1982 年春,省地矿局为编写《贵州省区域地质志》,补充搜集晚生代地质资料,安排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与物探队、113 地质队在草海分别进行地表地质及钻探等工作,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展该项工作,这次野外工作进行了 8 个月。1983 年又进行了部分资料的室内整理和各种样品采集、分析和测试,并为 1984 年《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的编写提供了有关成果。"
1983 年,林树基(左一)与国内外专家一起进行草海的演化研究
为总结三年来的研究结果,林树基与郑洪汉等专家合作编著了《草海的演化》一书,于 1987 年 10 月出版,并获得 1987 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 " 贵州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
林树基说,草海是云贵高原东部最大的淡水湖泊,这一水体对周围地区的小气候起着调节作用。研究数十年来人类活动对草海环境演化所起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对于预见人类将来在利用与改造环境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草海堆积物中夹有数层泥炭,了解该区泥炭的聚集过程,对泥炭资源的进一步探寻也有一定意义。
" 都说地质工作者苦,我却从来没觉得,用脚步丈量土地得到的种种收获让我快乐而自豪。能成为后人找宝藏路上的一块铺路石、能为国家建设出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林树基说。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