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6-24
这个曾手持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后来随军解放贵阳,还参建松柏山水库|老照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930 年,马金菊出生在河南省清丰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年仅 12 岁的马金菊成了儿童团团长,手持红缨枪,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马金菊长大后参军,参与了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后来随部队南下解放大西南,来到贵州,见证了贵阳解放。解放后参与贵阳松柏山水库的修建。他的一生,大都奉献给了贵阳的生产建设。

建设中的松柏山水库

讲述人:马金菊,91 岁,原为华北独立三旅九团警务员,后入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后曾任贵州省水电厅第二工程处党委书记、松柏山水库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等。

参军打仗 保家卫国

我老家在河南省清丰县梁村,这里是八路军的革命根据地。1942 年,日本人侵略至梁村,在距离村子 4 里外的地方驻扎,时常进到梁村烧杀抢掠。我当时只有 12 岁,是儿童团团长,后来是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拿着红缨枪,为八路军站岗放哨。

18 岁的马金菊

当时八路军在梁村建立了一个造枪局,为防止日本人破坏,两军交战时会挖坑,把机器都埋在地下。日本人还经常进村抓村民去给他们修建炮楼,我和父亲也被抓去过。一天晚上,我和父亲趁着日本人不注意,悄悄逃回了家。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一直持续到 1945 年日本投降。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参军,保家卫国。

1947 年 2 月,我 17 岁,在村里动员大会上报名参军,被安排到华北独立三旅九团团部当哨兵。一段时间后,我去当了炮兵,再后来就跟在九团的团长焦家福身边当警务员。我的一生经历过睢杞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随军南下 解放贵阳

淮海战役结束后,1949 年,包括华北独立三旅在内的多支部队,在江西上饶整编,我被编入第二野战军 5 兵团 33 旅 99 团,随部队南下,进军大西南。9 月底,我们从上饶步行出发,经湖南进入贵州,足足花了一个多月。

1949 年,贵阳解放当天,第二野战军 5 兵团到达贵阳市区,我团在大南门附近扎营休整。

那时的贵阳,路上全是稀泥巴,甚至有的地方泥巴可以没过脚踝。路上只有几位马车夫吆喝拉人,一般送人去纪念塔、三桥、老东门、红边门等,马屁股后绑个口袋,马粪就排在里面。

贵阳城区最好的路是铺着石板的省府路,但遇到下雨天,石板之间的缝隙被雨水填满,路上全是 " 眨眼石 ",水溅得一身都是。

东山在那个时候是郊区,很多房屋都是茅草房,老百姓非常贫困,听说有些人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谁出去谁穿,回来就脱。

渡江胜利纪念

华北解放纪念章

1949 年 11 月 15 日,贵阳正式迎来解放。那一天的贵阳城里,街道两旁全是欢呼的市民——工人、学生、各界人士敲锣打鼓、高举横幅,一片欢天喜地。我们解放军战士背着背包、队列整齐,不断向群众挥手致意。

"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响亮的歌声冲上云霄。

转业修文 清匪反霸

1950 年,我从部队转业,到修文任修文县工作组组长,后任共青团修文县委副书记。同年秋,为配合剿匪行动的开展,我与之前一同参与干训队培训的同志以及从北方来的干部,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在广大农村建立新政权。

去往修文之前,就听说该地有土匪,本以为又要经历一场恶战,但土匪们听到解放军即将到达的消息,闻风而逃,我们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1950 年 11 月中旬,修文县委召开区武工队及地方干部、农民代表 200 余人的会议,修文县委书记罗英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加速反封建斗争的决定,安排部署全县以反封建为中心的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征粮工作。下旬,县、区先后召开了 3000 多人参加的农民代表会,对恶霸、土匪、特务进行排查摸底。

在整个清匪斗争中,共抓获匪首 39 名,清缴各种枪支 505 支、子弹 4979 发。修文县人民法庭根据人民群众控诉,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先后在县城和各区政府、乡 ( 镇 ) 公所所在地召开大会公开审判了 73 名罪恶严重的恶霸和匪首。1951 年 2 月,清匪反霸斗争基本结束。

修建水库 建设贵阳

1960 年,我从修文调到贵阳,在贵州省水利电力厅工作。不久,被调去参与筹建贵阳供电所。供电所成立党总支部委员会后,我出任总支书。缺少工人,就从贵阳电厂调动 30 多名工人过来,后来又从各个县抽调力量支持。最终,贵阳供电所共有 500 人,负责管理贵阳的电力输送。

马金菊在松柏山水库留影

3 年后,我调回贵州省水利电力厅,在水利电力厅下的贵州省农田水利局担任干部科科长。

1973 年 7 月,我被调到贵州省水电厅第二工程处当党委书记。两年后,当时贵阳的第一大水库——松柏山水库开始建设,我又任松柏山水库指挥部党委副书记,负责指挥松柏山水库的相关建设。

松柏山水库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松柏乡境内,属乌江水系南明河上游。因为是全省的重点工程,当时的省委书记、省长都非常重视。

1975 年 10 月,松柏山水库开建,这座以防洪、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多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于 1985 年 10 月竣工并下闸蓄水使用。

通过整整 10 年时间的努力,松柏山水库从当初的一条小河沟,摇身变成贵阳市民的大水缸之一。现在回忆起来,我依旧感慨万千。

修建一座水库,首先该地的地质结构需稳定,且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 袋大 " 就意味着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其次,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再次,就是得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到现在,我还经常梦见在松柏山水库的工地上劳动的热闹场景。

在当时,很多知青义务来参加水库建设,有上千人,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克服困难前来帮助我们,这使我印象深刻,也十分感激。最后竣工结算,松柏山水库一共花了几百万元,那时候的几百万可不得了。

最开始,贵阳市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黔灵湖,随着人口的增加,该湖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人告诉我说,松柏山水库投入使用后,他们感觉到水都变甜了。

这座 30 多年前竣工的水库,直到 2021 年初,在接受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库工程考核专家组对其开展的 2020 年度工程管理考核时,依旧在各类相关测评中达标,成绩为 85 分。对这个成绩,我是相当的满意。

虽然因为工作,我常常忽略了家庭,但是为人民服务,我心里是开心的,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家人声音

马金菊的儿子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放假的时候,他会去工地看望父亲:

" 晚上我就睡在他们工地的房子里,说是房子,其实就是用砖垒起来的工棚,没有屋顶,就用牛毛毡盖住。土草帽、雨衣、大电筒是父亲在工地上的标准搭配。我睡在两个长凳拼成的‘床’上,父亲就没地方睡,只能坐在一边,不时出去看看工地。"

马金菊的儿子说,在他记忆中,父亲逢年过节都很少回家,有几次回家来,都是其同事用板车拉回来的,因为父亲生病了,一次是因为胃穿孔,一次是胃出血。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贵阳 八路军 上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