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5-27
这位贵阳人,在法国闻名60年~你知道吗 | 老照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谢景兰(Lalan)。但在法国,她以抽象绘画而闻名 …… 她的作品曾被法国文化部作为国家藏品而购入,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大厅墙上也挂着她创作的巨幅油画 ……

姐姐这辈子取得的艺术成就让我们钦佩,她的爱国爱家之情更感动着我们。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 20 多年了,我们仍然深深怀念着她!

凝视着家中客厅挂着的已故法籍华裔艺术家谢景兰女士的画作,谢景兰女士的弟媳、现年 92 岁高龄的黄友光老人感慨地说。

这幅谢景兰名为《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布上油画 4875px×6500px;4875px×3250px1972 年 [ 双联画 ] )的画,于 2012 年 10 月在香港苏富比以 230 万港元成交。

目前这幅画有拍卖行股价为

4,500,000-6,500,000 ( HKD )

↓↓↓

艺术才情给大师带来灵感

黄友光说,谢景兰(又名 Lalan 腊兰)1921 年出生于贵阳,父亲是辛亥革命老人,精通音律,酷爱吹箫,是位有名望的文人。谢景兰曾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在校园中邂逅学习美术的赵无极,两情相悦,陷入热恋。1941 年,谢景兰与赵无极结婚。

小时候的谢景兰(右二)

1948 年,夫妻俩到法国巴黎深造和发展,谢景兰继续在巴黎高等音乐、舞蹈学院学习,是法国老一辈音乐大师埃德加 · 瓦列斯在巴黎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谢景兰曾为好几个芭蕾舞作曲,也曾为好几部影片配乐。

年轻时的谢景兰

夫妻俩在巴黎开设了画室,从事抽象绘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谢景兰长期被艺术氛围浓厚的法国艺术圈浸染,深受影响,她是赵无极绘画作品的第一位观众,她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对艺术的敏感也给赵无极带来了创作灵感,她还常常为赵元极的画作命名。

多年的艺术熏陶,谢景兰有了自己对绘画的感悟。1957 年,谢景兰开始了她的画家生涯,而她也在同年与赵无极分手。谢景兰的第二任丈夫是法国著名音乐家、雕塑家梵 · 蒂埃伦(又名马赛)。

年轻时的谢景兰与儿子赵嘉陵

谢景兰在绘画艺术上尽管是半路出家,但她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使她的作品一经亮相很快闻名法国。从 1960 年开始,她在巴黎、爱丁堡、斯特拉斯堡等多个城市举办了 10 余次画展,法国艺术家尤奈斯库曾为她的画展写过序。她的抽象作品兼具中国传统山水的审美元素和韵味,曾被法国文化部作为国家藏品而购入,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大厅墙上也挂着她创作的巨幅油画。

部分谢景兰作品

1971 年起,谢景兰开始为她的画作配乐、编舞:在其画作展出的同时,展厅屏幕上轮番放映她的画作,扩音机播放出韵味悠扬的曲调,显现画作中所描绘事物的产生与演变;或配合舞蹈赋予画作以生动隽永的形象。这就是谢景兰的画作与音乐、舞蹈视听综合表演。法国评论家曾以 " 流光溢彩、别具一格的声音艺术 " 给予谢景兰的这一系列作品高度评价;对于她的油画则以 " 笔调细腻、线条优美、色泽清雅、表现新颖、独创一格、自成一派的作品 " 给予盛赞。

谢景兰一直钟情中国的传统文化,她将中国古代诗词与西方绘画等相融合,希望更完美地将作品中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来。在谢景兰 1990 年出版的画册上,在大大小小的 72 幅抽象绘画作品中,还附录着诗人李白和柳宗元的诗词。

谢景兰在她法国南部的工作室

除了画家身份,谢景兰还具备作曲家、舞蹈家等多种身份。1960 年她正式参加法国 " 音乐作词、作曲和出版学会 ";1950 年曾与墨西哥舞蹈家 Guillermo Palomares 合作;1973 年她获得法国文化部的特别奖金,这项金奖是专为研究推广音乐、舞蹈和绘画合一的 " 综合艺术 " 特别颁发的。当年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给予谢景兰的作品美好的赞誉,并留下 " 希拉克 " 的亲笔签名。谢景兰还曾荣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 " 文艺骑士 " 的勋章和称号。在 1994 年 " 三八 " 妇女节,谢景兰被推选为法国三大杰出妇女之一,当地报纸对她的成就进行了报道。

1975 年的谢景兰

2009 年,赵无极与谢景兰的儿子赵嘉陵在上海美术馆为谢景兰办纪念画展,事后将纪念画册给赵无极看,赵无极对儿子说:" 你给我看了这几年来我看过的最聪明的一个画家的画。" 我国著名文学家徐迟也曾在他的名著《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中描写道:" 谢景兰——腊兰 · 梵 · 蒂埃伦夫人,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多才多艺的法籍华裔艺术家。"

让贵州民族文化艺术惊艳海外

常年在外,谢景兰一直想念着祖国,她总想为祖国、为家乡出力。

1978 年,谢景兰飞到北京,拿出准备了多年的计划:中法两国艺术家合拍电视片《丝绸之路》,但因当时的条件不足而未能实现。谢景兰回贵阳探亲,故乡的景象使她激动不已:黄果树大瀑布、地下溶洞、苗族服饰、贵州地戏、侗族大歌 …… 她雀跃着说:" 我一定要把家乡的民族文化艺术介绍到法国去,让世界了解贵州!" 她萌发了要在巴黎举办贵州展会的想法。

谢景兰与家人(第二排左三为谢景兰)

回到法国后,谢景兰四处奔走,以火一般的热情宣传贵州。终于,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 · 卡丹被她感动,答应到贵阳,为在法国举办展览作准备。谢景兰兴高采烈地将这一消息传回贵阳。但由于当时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已赶到香港的皮尔 · 卡丹因没能得到如期签证,只好打道回府。

后来,谢景兰又说服了法国国家人类博物馆的哥伦拜先生和汤会仪女士专程来贵阳采集展品,将贵州省美协几位艺术家的画作与工艺品引进到巴黎参加展出。

谢景兰

1984 年,谢景兰又联系了巴黎秋季艺术节主席米歇尔 · 居伊(前法国文化部部长),准备在 1986 年秋季艺术节的 " 中国年 " 上演贵州民间戏曲,并专程陪同艺术节的节目选拔人当德赫尔来贵州选节目,还亲自去北京交涉推荐。

浓浓的赤子情,拳拳的爱国心终于让谢景兰得到回报:1986 年冬,在谢景兰又一次踏上家乡土地时,她带来了一份简报,上面是 " 新华社巴黎 8 月 13 日电 ",报道说:" 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贵州地戏今晚在巴黎北方滑稽剧院举行首场演出 …… 引起法国观众浓厚兴趣。终场时,观众全场起立,热情鼓掌喝彩。同时,在巴黎莫加尔剧院演出的《侗族大歌》也受到热烈欢迎,演员谢幕达十分钟之久 ……" 谢景兰幸福地笑了,眼中还闪着泪花:" 贵州地戏和侗族大歌终于在国外引起轰动了。哈哈哈!"

为家乡经济建设牵线搭桥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谢景兰牵线搭桥的重点,从文化交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她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并具有突出的翻译才能,她被骋为法国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投身于工业、财贸行业中。

谢景兰多次代表公司邀请贵州省外经贸代表团到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考察,也应邀到贵州省考察乌江、赤水河及开阳磷矿等企业,拟为贵州省磷矿引进法国磷业界巨头来投资开发;为组织塑料垃圾袋出口,她跑遍贵阳和遵义所有塑料厂,寻求出口的可能性 ……

某次谢景兰的画展

谢景兰常常跟家人朋友说:" 许多项目我都从家乡先着手,我多么希望家乡早日富起来。" 亲友们曾问她:" 您耽误了艺术创作,不觉得可惜吗?" 她认真地说:" 这样做值得!" 她告诉大家一件令她终生难忘的事:有一次画展结束,一个外国人钦佩地对正帮她取画框的马赛说:" 先生,您的画使我感动。" 马赛说 :" 不,这些都是我妻子的作品 "。可那人却满脸鄙夷,转身就走。谢景兰说:" 我忍了好久,眼泪才没掉下来,他瞧不起我,瞧不起中国人,所以我特别希望祖国强大。我既是中国人,我的血汗就该为中国流,也许巴黎少了一个女艺术家,可贵州的经济建设却多了一个牵线搭桥的红娘,这更能够让我开心。"

每次回国,谢景兰都会向亲友们谈起对这片土地的种种感受。她说:" 我到了祖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充满热情,大家都为着祖国富强而努力拼搏,这是在国外难以感受到的。中国是真正的巨人,雄伟,却又充满文艺气息。我参观过许多画展,欣赏过刘诗昆的钢琴演奏,他弹得朴实、沉稳,不亚于西方钢琴大师;我还看了著名作家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兴奋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中国真是人才辈出的文化圣地。" 她言语中流露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加速腾飞的自豪,表达出一个海外赤子对祖国的魂牵梦萦。而徐迟也曾描写过谢景兰说话的神采:" 她说话时挥动着一双手,手语比她的话语还要丰富 ……"

1994 年,已经 70 多岁的谢景兰回到贵阳,与贵州省内一家香料厂洽谈,准备助力该厂产品出口。不幸的是,1995 年,谢景兰在法国因车祸去世。其子赵嘉陵根据她的遗愿:" 落叶归根 ",将骨灰带回贵阳,葬于白云区都拉营冷水沟其父母墓旁。

谢景兰画册封面照

" 姐姐离开我们 20 多年了,她的才华与成就让我们自豪,她的爱国情怀令我们钦佩,我们一直怀念她!" 黄友光深情地说。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