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7-14
图说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5):文明用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对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对《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也做了相应的修订。最新版行为准则共有 12 条,包括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 1 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方面,倡导公众将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作为一种社会文明风尚和健康生活方式,持久地坚持下去、推广开来。

今天一起来了解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之五:文明用餐。坚持公勺公筷、分餐分食好习惯,守好食品安全 " 防疫线 "。

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分餐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盘和碗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

●公勺公筷就是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夹(舀)取菜(汤)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即 " 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有效的卫生防疫方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需要终身践行。

●避免细菌、病毒传播:培养卫生文明好习惯,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的传播。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分餐可以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饭量和需要进食,约束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

●营养均衡,防止偏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定量取餐、规律有恒。

●按需适量取餐: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年龄和活动强度,确定饭菜总量和营养搭配,按需适量取餐。

●固定使用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材质上加以区别。

●使用公勺公筷:最好每道菜配备公筷或公勺,与其他餐具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使用完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鼓励孩子独立进食: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避免用嘴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外出就餐时可以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自备餐具。

●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或叉子进行分菜,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也应使用公勺公筷。

●用餐时避免大声说话,不剔牙不咂嘴,取菜不挑不拣、不互夹菜,尽量降低接触性传播。

●在餐馆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区域划设 " 一米线 ",严格控制人流密度,不得造成点餐、等餐、等位等人员聚集。

●对于合餐顾客,餐馆应提供 " 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或者 " 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 " 服务。

野生动物可能是寄生虫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携带者,很多新发传染病都和野生动物有关,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都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树立野生动物保护观念,让 " 拒绝野味 " 成为每个人的基本常识。

●为什么要使用公勺公筷 ?

使用公勺公筷,可以有效减少唾液所携带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预防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使用公勺公筷,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如果家中人数不多,是否也需要使用公勺公筷?

在家中就餐也应使用公勺公筷。对于家庭日常用餐,既可以每人配备公勺公筷,也可在每道菜旁摆放一双公筷或一把公勺。

来源:健康江苏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标签

甲肝 疫苗接种 核酸检测 食品安全 规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