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宝力皋嘎查牧民敖门代来成了 " 养牛网红 "。他多年来一直探索肉牛养殖育肥方法,7 月头几天,仅出售牛犊收入就超过 100 万元。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家一头 6 个月大的小牛犊,竟然卖出了 7 万元 " 天价 "。
10 年前,敖门代来积极响应扎鲁特旗黄牛冷配改良政策,卖掉自家所有的土种小黄牛,一次引进 5 头西门塔尔牛进行品种改良。经过多年探索,他成功蹚出一条 " 全舍饲、全冷配 " 繁殖育肥新路子,辐射带动周边嘎查 322 个养殖户,实现单头牛增收 3000 元的目标,对全旗生态保护及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我们大力推行敖门代来‘良种繁育、提质增效’方法,实施高标准的冻精冷配,打造南萨拉嘎查、宝力皋嘎查两个示范点。" 扎鲁特旗委书记邵彦军说。
百万牛羊出罕山。扎鲁特旗地处大兴安岭南段,罕山山脉是通辽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物基因库。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旗、通辽市打造 " 中国肉牛之都 " 的核心区,扎鲁特旗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态和生活更高层次的有机统一。其中,累计投入资金近 3 亿元保护罕山生态;将山区 240 多户牧民、近 20 万头牲畜、所有工矿企业全部搬迁转移、清理撤出后,建成无人无畜封禁区。发源于保护区的 8 条河流,水量由 10 年前的 1 亿多立方米上升至 3 亿多立方米。
扎鲁特旗依托草原畜牧业资源优势,将肉牛确定为全旗十大产业之首。利用已获批的国家草原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牛产业振兴孵化基地项目和乡村振兴衔接项目,整合资金共 4.3 亿元,着力建设饲草基地、规模养殖、改良优化、草种扩繁等体系,推动产业链延伸。以引入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强化 " 扎鲁特草原牛 " 品牌建设、完善牛产业大数据平台等方式,推动产业补链成群。
" 我家每年出栏育肥牛 600 头,今后还要扩大规模,为全旗肉牛存栏 100 万头作贡献。" 巴雅尔图胡硕镇图布信嘎查牧民洪格尔巴特尔表示,既保护了科尔沁草原的 " 肺叶 ",又让全国各地消费者吃上优质的草原牛羊肉,是牧民们最高兴的事。 (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