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的凌晨一点钟,街道上灯火零星,大多数人也早已进入了恬静的梦乡。但段瑾还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来自街道反馈的百余条流调信息需要她在天亮前分发、汇总和反馈完毕。夜阑人静,急促的鼠标点击声是快节奏工作的背景音,乌青的眼圈无声地诉说着她工作的辛苦程度。
作为 90 后青年党员、建兰路街道王家堡社区干部以及社区的 " 数据先锋 ",疫情以来,段瑾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长达 12 个小时以上。在忙碌的工作中,她被家人抱怨过、被居民不解过,但她深知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接过来的工作任务做得是扎扎实实。" 有时街道派发百余条指令信息,需要我们尽快核完,基本没什么时间休息。" 段瑾说。
" 哪怕是一户一人的疏忽,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这是段瑾常对同事说的话。从 7 月 7 日的摸排登记,到见人见户的基础档案建立,从早晨 8 点钟,到晚上 8 点、9 点,甚至 10 点后,由于长时间工作,她的颈椎时长疼痛。当大家关心她时,她总是开玩笑说 " 段瑾不断颈 "。乐观的她仍然每天来回奔波在街道、社区、居民区、各路口卡点查看,带着口罩、橡胶手套,手里紧握的笔没有停过,脚步也没有停过——及时落实上级工作要求,认真核查摸排情况,走访重点人群 ……
为了给隔离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思想上的疏导,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把隔离户需要的生活物资送上门,让隔离群众不隔心。十几天来,她发放传单 1300 余份,张贴宣传海报条幅 50 余张,对所包楼栋 267 户 600 多人情况烂熟于心。" 请问家里有外来返乡的人员吗?疫情期间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有事直接打电话给社区。" 每走一家,她都一再叮嘱居民要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这是她在疫情防疫期间说过的最多的话。
平时流调数据协查时,段瑾和同事们也曾遇到民众不理解不配合等困难。" 其实刚开始有些民众并不配合核查,他们会认为我们是骗子。挂电话都算轻的,有的人直接破口大骂,有的人甚至还会去报警。后来社区通过广播和在居民微信群里发公告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核查工作的宣传,民众的配合度也就越来越高了。" 段瑾说,这样的转变让自己觉得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作为青年党员,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尽心尽力尽责地落实好每一条涉疫信息的协查工作,和同事一起为辖区群众筑起 " 安全屏障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通讯员 陈蕾 文 / 图
编辑丨华静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