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江苏文脉大讲堂开讲,莫砺锋先生以《诗词中的大美长江》为题进行首讲。在讲座中,莫砺锋谈到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 " 绝对是咏长江的名篇 "。
《春江花月夜》有 " 孤篇横绝全唐 " 的美誉,可惜一千多年来,其作者张若虚却宛如隐形人,其生平事迹近乎空白。张若虚为何如此神秘?他与《春江花月夜》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讲座的余韵中,文脉君和大家一起寻根究底。
有月亦有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咏月诗。
的确,这首诗以月为题,通篇围绕月展开,从题名到诗句," 月 " 字先后出现了十六次。莫砺锋先生在《莫砺锋讲唐诗课》一书中,就认为该诗写了两大主题,前十六句写诗人江畔望月之情景,后十六句写游子思妇的月夜相思,夹在中间的四句则是一个转折。
" 月 " 是这首诗中最鲜明的意象。但如果仔细读,就不难发现,诗中也时时在写 " 江 ",从题名到诗句," 江 " 字先后出现达十三次之多。
张若虚笔下的江即长江,准确说,是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张若虚的视角究竟起于哪个具体的位置,这一段江面又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都认同它位于当时的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今天的扬州是长江沿岸的一个内陆城市,但在《春江花月夜》诞生的年代,也就是初唐时期,扬州是长江入海处。唐代以后,随着下游的三角洲不断生长,长江的入海口也不断东移,扬州也就不再临海。
古代的扬州,是观涛的地方,所以自古就有广陵涛、广陵潮的说法,是比肩钱塘潮的盛景。
《春江花月夜》中,既写相对静态的月,又写相对动态的江,动静结合勾勒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并使之具有了一种高远深沉的哲学美。
著名学者程千帆、沈祖棻如此评价:" 这篇诗以明丽的形象与轻快的节奏将自然的美景、诗人的遐想与人间的相思交织成一幅神奇的画。在诗中,无限与有限,永恒的宇宙与短促的人生,春景之美与离人之愁,得到了巧妙的平衡。这种境界,在古典作品中不多见。"
扬州在唐代是长江入海处
寂寞千年
《春江花月夜》是千古奇诗,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诗歌本身,关于它的背景,人们所知甚少。诗歌作者张若虚,尽管才华横溢,但其人事迹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虚无缥缈,在浩瀚的史书典籍中,难觅蛛丝马迹。
文献中对张若虚较早的记载,出现在唐代郑处诲编撰的史料笔记《明皇杂录》中:" 天宝(注:742 年 -756 年)中,刘希夷、王泠然、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张子容、孟浩然、常建、李白、刘眘虚、崔曙、杜甫,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
从这段记载看,张若虚生活在唐朝天宝年间,在当时是与刘希夷、王昌龄、杜甫等人齐名的文人,他们共同的命运是,虽然文章写得好,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
张若虚的仕途究竟有多不如意?《旧唐书 · 文苑传》在贺知章的传记后,附有张若虚等人的传,如此记载:" 先是神龙(注:705 年 -707 年)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通过这一段简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张若虚曾经担任兖州兵曹,参与过管理兖州地方的兵事管理,是个级别不高的州府属官。
从这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来看,虽然张若虚的身世并不显达,但他有一个相当厉害的朋友圈。他的许多朋友在唐朝就已经飞黄腾达,在后世更是被人各种书写和膜拜。
相比而言,张若虚显得格外寂寞。
古画中的的长江
明珠重现
在极其简略的史书记载中,张若虚还名列 " 吴中四士 "。《新唐书 · 刘晏传》后附有《包佶传》,收录了这个信息:"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
" 吴中四士 " 的诗作,《全唐诗》均有收录,贺知章的有十九首,包融的有八首,张旭的有六首,张若虚的仅有两首。
张若虚,人寂寞,诗也寂寞。实际上,在清代以前的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没有《春江花月夜》的存在。现存唐人所辑的唐诗选本中,均不见它的踪迹。最早收录它的,是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但郭茂倩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首普普通通的乐府旧题,和其他几首同题诗一起收录,并没有重视它的独特价值。
历经宋代到元代,潜伏在《乐府诗集》当中的《春江花月夜》依旧被埋没。
寂寞千年,直到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奉敕编校《全唐诗》,并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刊刻成书,《春江花月夜》才有了被大众认识的机会。《全唐诗》收录的另外一首张若虚作品,题为《代答闺梦还》,意境和文学造诣均被认为远低于《春江花月夜》。
清人王闿运对《春江花月夜》给予至高评价,认为它 "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人闻一多也称赞它是 "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当代江苏著名学者胡小石先生和程千帆先生,对《春江花月夜》及其神秘作者张若虚更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重要研究。前者有《张若虚事迹考略》一文,后者有《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一文,这也是目前关于张若虚其人事迹最为权威的考证文章。
从诞生到隐没,再到重新被发现。在一代代江苏学人的努力之下,张若虚其人其诗,终于重新焕发了耀眼的光彩。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参考资料:
胡小石著:《胡小石文史论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 ,2010 年
莫砺锋著:《莫砺锋讲唐诗课》,江苏凤凰文学出版社,2019 年
郦波著:《唐诗简史》,学林出版社,2018 年
胡小石:《张若虚事迹考略》
程千帆:《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