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记者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型城镇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六枝特区聚焦 " 一城三区 " 发展定位,围绕将六枝特区打造成 " 黔中经济区 " 重要节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导区、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国际山地康养旅游创新区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
区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安六高铁建成通车,六枝进入高铁时代;
纳晴、六安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完成六枝特区独立工矿区对外连接道路路网工程,矿业路延伸线、文化路延伸线、城南大道等建成通车,城区南部大通道实现贯通,城区路网愈加四通八达,城市框架明显拉大;
六枝高铁南站、六枝中心客运站建成投用;
省际市际、农村班线,景区旅游线路等不断完善,乡镇和达到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 100%,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运输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市地下管网系统逐步完善;
5G 网络规模化部署加快,建成 5G 基站 665 个,覆盖主城区重点场所、主干道、重点乡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景点等区域;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建成智能停车位 2074 个;
持续抓好电网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两率一户 " 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供电可靠率达 99.8%。
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城市温度实现新提升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六枝特区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审核认定。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有 1 所以上公办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 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2 所 , 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4.3%, 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 100%;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六枝特区中医院建成投用,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期工程、妇保中心将在今年底前建成投用,六枝特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区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提级改造;
建成养老服务机构 20 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 119 个,养老床位达 3883 张,六枝特区底溪老年养护楼、落别康养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六枝特区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 1 期建成投用,进一步满足群众丧葬需求。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 12730 户,老旧小区改造 10789 户,背街小巷改造 10 条;
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共计 22022 户 1074.65 万元;
建成六枝特区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7%;
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污水二期扩容工程等项目,出水水质执行国家一级 A 标;
建设污水管网 112 公里,全区污水处理率达 96.75%。不断加强建成区公园绿地改造建设,建成 5 个山体公园,建成区绿地面积达 812.41 公顷,绿地率 35.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2.04 平方米 / 人;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 97.8%;
扎实推进六枝河综合整治,六枝河流域水质有效改善,进一步巩固全区水环境质量。聚焦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杂乱线缆等难点焦点问题,通过集中整、分散清、常态管的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产城融合稳步推进,城市发展增加新动能
围绕做强做活城镇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 " 一区三园 " 为依托,不断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六枝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 126.98 万元 / 亩,围绕首位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优强企业 45 户,引进招商引资项目 61 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共计 91.71 亿元,带动 3000 余人就业;
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就业政策,落细落实就业惠民政策,实施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9.4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 5% 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6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3 万人。
李梦秋
编辑 段筠 /统筹 蔡小兰 /签发 高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