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谈》新书分享会近日在筑城也闲书局举行,社会各界的茶友、书友欢聚一堂,评新书、品茶文化,畅想贵州茶产业发展前景。
新书《贵州茶谈》作者龚雪,是茶学硕士、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曾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毕业后回到贵州开启了茶科学研究、宣传普及茶知识与茶文化的职业生涯。
2019 年,龚雪作为撰稿人在媒体开设《茶谈 /TIME》专栏,以个人视角讲述 " 茶与历史、茶与生活、茶与健康、茶与消费 " 等诸多话题,既普及专业知识,也涉及生活日常情趣,其趣味性及可读性引起广泛关注。孔学堂书局将龚雪的专栏文章纳入《贵州杂谈》系列丛书予以编辑出版。
非比寻常的贵州茶
" 茶本寻常事,杯中看浮沉 ",印在《贵州茶谈》封面上。新书以 " 一缕茶香,以‘贵州’为名 " 开篇,从茶源地佐证开始,记录了在茶文化发展史上与贵州有关的重要内容——
" 贵州晴隆和普安交界处发现的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的、有一百万年历史的古茶树化石 ";
" 唐陆羽在《茶经》中用‘其味极佳’描述贵州茶 ";
"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贵州茶叶肩抗着山河使命,‘促进西南乃至全国茶叶生产,裨益民生。’ ";
"600 余种各类型的 120 万余株古树至今驻守贵州大地。"
谈到贵州茶的 " 干净 ",书中如此描述——
" 截至目前,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施用的农药一共是 62 种,贵州在此基础上提高到 128 种。同时,贵州率先在全国全面禁用除草剂 ……" 由此有了 " 多投茶、高水温、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 " 贵州茶叶冲泡 " 十六字诀 "。
在 " 仪态万千的贵州民族茶俗图鉴 " 章节中,作者将黔北的 " 油茶汤 "" 三幺台 ",黔东北的 " 煨罐茶 "" 擂茶 ",黔东南的 " 打油茶 ",黔南的 " 烤茶 "" 甜酒茶 " 和 " 茶膏 ",黔西南的 " 擂茶面 "" 娘娘茶 ",黔西北的 " 罐罐茶 " 等,与多姿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汇集在同一幅画卷上,体现了贵州民族茶俗的丰富性。
" 些许茶识,窥茶叶千姿 "" 一泡茶汤,品凡尘无忧 "" 一抹茶味,寻康宁之妙 "" 一席茶书,于长河中弥新 "…… 龚雪的新书不仅对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等品目繁多、各具特色的茶系进行了介绍,更告诉人们如何专业地品茶、泡茶、使用茶具等等饮茶小知识 …… 引导人们喝一杯贵州好茶,品一段静好时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在为新书所作的序中评价:" 龚雪难能可贵的是,近十年一如既往地吃苦耐劳、勤于思考、认真严谨。在科研中才露 " 尖尖角 ",为行业主管部门当好专家型参谋,为技术推广沉到茶园和加工车间,为贵州茶文化传播到大卖场、大市场 " 叫卖 ",有情怀更有担当。
见证了贵州茶产业的成长,更因写作 " 茶谈 " 专栏与贵州茶结下不解之缘,也主持了各类茶界活动,龚雪说:" 我享受这样的过程,《贵州茶谈》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小结。"
非比寻常的泡茶人
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王丹,也十分热爱茶文化。她说:" 几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喝了由在读研究生龚雪亲自泡的茶,虽然只是普通的绿宝石,那样的茶香令人难忘!我和龚雪认识了,并一直关注她的文章。龚雪以她深厚的专业学识素养,深入浅出将茶的历史文化以及贵州茶的相关知识,向大家娓娓道来,让人对新时代茶产业发展有着很多启示。"
《贵州茶谈》是 " 贵州杂谈 " 丛书之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 贵州杂谈 " 丛书之《逛吃贵州》的作者周之江,在新书分享会现场讲述了他所感受的美食和茶发生碰撞后的趣味。
" 像一股清泉,注入贵州茶文化中,清澈而明亮;像一股清风,拂面而来,对贵州茶文化进行了普及、传播。"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评价。他还撰文》《喜读 < 贵州茶谈 >》,称作者是 "" 不负时代 ",认为优雅的文风和独到的见解,使《贵州茶谈》有着不俗的文学价值以及 " 饮一片茶叶,品百味千滋 " 的哲理。
省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点评:" 作者娓娓道来,涉及了贵州茶文化的方方面面,生动鲜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常识性,是一本能普及和传播的好书。"
作者 刘辉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