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风
驻清远市连山连南工作组组长
派出单位: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 军人的忠诚写在脸上,刻在心里,印证于行动中!"
7 月的粤北,骄阳似火,白日的村里田间几乎看不见劳作的人,驻清远市连山连南工作组组长邹风却还在路上奔忙着,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从一个山头到另一处田间。大到帮扶项目的把关、资金的使用,小到防返贫监测户的最新变动,还有各种调研、核查,大大小小的事项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他每周的工作表。
" 我是带着一种情怀来工作的。"17 岁离家,才脱下穿了近 27 年军装的他,转身就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 虽然不能回去给家乡作贡献,但把这种情怀寄托在乡村振兴工作里,感觉就像是一种人生的回归。"
军转干部能吃苦、善攻坚
去年年中,邹风正在花都驻守入境隔离酒店," 守了近 120 天隔离酒店,一天都没回过家。" 结果酒店这边的任务还没结束,邹风就接到了新的任务——到清远担任驻县工作组组长,负责协调花都区派驻连山的 5 个驻镇工作队和 1 个驻连南大坪镇的工作队。
工作组要求 7 月 9 日到连山,邹风却推迟了一个月才到。原来,花都区当时要把 15 家隔离酒店缩减成 7 家,有 8 家要退出,邹风被留下来处理,每个方面、细节都要做一套完整的规范作标准,确保退出酒店的安全、卫生。
1997 年从桂林陆军学院(现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毕业后,邹风进入部队从军事指挥工作,一路从排长、连长、股长、营长到参谋长、团长,近 27 年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每个岗位都做得扎实。直到 2019 年 12 月,44 岁的邹风转业到了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工作。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再出发 , 部队的磨炼,让邹风既骄傲又自豪," 大家都认为部队出来的要求严、标准高,执行力强,吃苦耐劳,同时还会想办法、善攻坚。" 邹风笑说,可能是看中了军转干部这些固有的特质来选派的。仅花都区派驻的工作队 33 人里,就有 16 人是军转干部。
■邹风在调研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提升帮扶产业附加值
邹风带队帮扶的连山是属于 " 九山半水半分田 " 的山区,这里田地少,而且大多都是山上的梯田,农耕成本高,生态保护林多,建设用地少,怎么从现有资源里 " 腾挪 " 出发展空间?
太保镇莲塘村,家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了竹子,驻镇工作队和镇政府结合这一资源禀赋,联系了河源的一家醒狮公司进行合作,成立了合作社,让年纪较大的村民编制中国结,做灯笼外罩,年轻手脚麻利的村民扎狮子头。" 竹篾卖出去才几毛钱一根,一个狮子头成本七八百块钱,但是卖出去就是一两千块,这就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连山产优质的丝苗米,各工作队就围绕打造特色品牌,重点推进 " 稻鱼共生 " 发展,田里生长优质米,禾底放养禾花鱼。"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因地制宜去提升现有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村民增收 "。
近期,连山太保旧城村的鹰嘴桃熟了。去年,当地的鹰嘴桃出现滞销,一些村民对这个集体产业有点灰心失望。" 要帮村民们树立产业兴旺的信心,就要开展好消费帮扶,形成全产业链顺畅。" 邹风说,今年在工作组和工作队的协调对接下,产销对接很通畅。邹风还自掏腰包请客品尝搞推销," 一周就销售了将近 3 万斤。我本周还到果园去看了一下,现已销售了近四成。" 据了解,桃园是村民集体合股种的,收成好大家都有分红,有了收益大家对产业就更有信心了。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