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7-29
检察干警用担当和实干书写抗“疫”答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安排 108 名干警奔赴社区、隔离酒店等防疫一线,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共克时艰,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用担当和实干书写抗 " 疫 " 答卷。

" 今天有新的一批人员需要接收,大家做好准备!"

" 收到,我们时刻待命!"

" 今日餐饮保障供应一切正常,一楼大厅消杀频次已经增加为每两小时一次 "

" 口罩戴好了吗?请再仔细检查一下防护服的密闭性。"

7 月 12 日,接到进驻任务后,干警石焱、杨瑞锋、张德志、贾珺、张佳丽纷纷主动请缨,迅速交接好手头工作,安抚好家人情绪,匆忙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当天就去七里河区君怡酒店隔离点一线报到了。第一次进入污染区时,因缺乏专业知识,害怕和紧张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逆行的脚步。进驻酒店后,他们迅速掌握了物资准备、场地布局、环节梳理、消毒防护培训和医疗垃圾安置转运流程后,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作为七里河区检察院进驻隔离酒店的内点位长石焱,不仅统筹团队、协调隔离点各项防疫任务,还化身心理疏导家,耐心劝导,使大家从刚进入隔离点时害怕被确诊的忧虑和与家人分离的烦躁中走出来。杨瑞锋、贾珺、张德志每天身背重约 50 斤的雾化机械,手提上百人的一日三餐、紧急物品和生活用品,清运多达 300 至 400 斤的医疗垃圾,从清晨到黄昏,从深夜到凌晨,已经不记得穿过酒店走廊多少次,不记得收取医废垃圾多少次,不记得防护服里衣服和头发湿了多少次。隔离点有老人、孩子、孕妇、哺乳期妈妈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张佳丽每天要对着手机详细询问并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做好隔离人员每天的增减、隔离点房源安排和人员异动报备、体温监测、核酸检测等等数据信息的统计报送与台账整理,一天只有 3-4 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已是常事,有时候累得靠在椅子上就能睡着,看似填报的这一串串数字很普通,却对整个疫情防控有序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所有工作人员 24 小时待命,每天平均工作在 16 个小时以上,作息时间不定,当接收或解除隔离人员时,可能一宿不能睡觉,整晚都得穿着防护服,吃饭也没有时间点,有任务时就得加班加点,不能有一点漏洞。" 内点长石焱说,回到缓冲区脱下防护服、隔离衣和口罩等装备后,大家都好像从水池里爬出一样,全身衣服湿透、双手起皱泛白。而更艰难的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清洁区躺下休息没多久,又得爬起来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战友们 " 眼里布满了红血丝,但从未有过抱怨和退缩,而是相互勉励,加油鼓劲。

司法警察马国鹏,在得知小区即将开始闭环管理的消息后,果断安顿好家人,收拾上行囊和基本防疫及生活用品,义无反顾住进了值班点位附近的民宿。并主动申请去值守大夜班。马国鹏说:" 我是一名法警,也曾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缺人就安排我上。" 干警马俊海、李博、宋启源、马腾云等人也紧随其后,积极响应号召。

上夜班最难受的是 " 倒时差 ",能吃苦的马俊海、李博、宋启源、马腾云等年轻干警们虽然 " 倒 " 得 " 倒了胃口 ",但都扛过来了。夜里蚊子多,就是浑身喷洒了驱蚊剂、花露水,还是常常被蚊子 " 钻空子 ",只能靠不停走动驱蚊。前几天夜里雷雨交加,帐篷难遮大雨,他们一边担心帐篷被大风刮走,一边还要不停地清除周围积水,几乎整夜不能眠。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他们也不曾退缩、不曾逃避,而是默默无闻、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他们就是点亮夜空的一束光,照亮着黑夜,驱散着 " 疫 " 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编辑丨宗成贤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