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8-01
兰州丨在逆行中守初心,在严防中担使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舍 " 小家 " 为 " 大家 " 守平安——

记兰州五十六中学老师车倩

" 我可以去!我要去做志愿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7 月 17 日晚 11 点,兰州五十六中学工作群中发出了一则招募疫情防控驻守志愿者通知,该校老师车倩读完信息后便迅速发出了这样坚定不移的答复,也从此为自己开启了一段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 " 抗疫人生 "。

实际上,刚看到通知的车倩也是着实纠结了一番。身旁睡着的是刚刚一岁半的孩子,丈夫因为疫情的关系已经封闭在单位工作,而此次志愿者行动是全天候闭环管理,时间可能要 20 天左右。

经过与家人的真切交流后,车倩父母的思想被女儿做通,比起女儿的担心与纠结,他们更感到的是女儿坚定的决心。老两口意见一致:" 你就放心的去吧,我们能把孩子照顾好,你不用担心。"

7 月 25 日,已是车倩驻守雁滩的第 8 天,早上 8 点,志愿者一行 8 人被临时调遣到雁南路街道张苏滩社区区工商局家属院执行高风险社区管控任务。

负责物资转运、人员管控、核酸检测和居民安抚等工作。36 ℃的高温,在没有任何遮阳措施的条件下,车倩顶着烈日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谁曾想到她是放下一岁半的孩子而奔赴志愿者的工作岗位 ……

这 8 天里,面对形势愈加严重的疫情,车倩心头只装着两件事,那就是如何保证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和全力保障负责小区的正常民生,这对于她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驻守管控小区时,居民没法下楼买菜,只能通过网上订购,面对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她手把手地教给老人如何购物,还主动联系骑手帮忙配送物资;面对想要外出的居民,她耐心劝导;面对孕妇,病人,她专事专办,热心帮助病人及时就医;面对高风险小区要求的 " 不接触 " 配送,她就在小区门口不辞辛劳的对外卖一件件地进行消杀;同时,当核酸检测缺扫码员时,她就穿上防护服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挨家挨户采集核酸 ……

面对这些繁杂的事,车倩却总是笑嘻嘻地说:" 能为大家排忧解难,我自己也觉得开心。"

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记退役老兵、兰州好人袁俊弘

是退役老兵,是兰州好人,是暖心大哥 …… 对于袁俊弘来说,他的身份似乎有很多。但是,他总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他希望帮助到更多的人。

袁俊弘住在东湖小区附近,疫情来袭后,他到自己所在的拱星墩街道开展志愿工作。

" 以前我们做公益,更多的是进行物资捐赠。这次我是每天接送医护人员、运送防疫物资等,感触又有些不一样。" 袁俊弘说。

早晨不到 7 点,袁俊弘就开着自己的商务车,早早来到拱星墩街道,然后一趟又一趟转送要去各个点位做核酸的医务人员。辖区内老旧小区多,有的在一些背街小巷内。但袁俊弘总能精准、快速地把医务人员送到。袁俊弘还在车上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消杀用品,每次还要对大家进行叮嘱和暖心地问候。等到所有核酸检测结束,他再一一把医护人员送到闭环管理的酒店。

有一天,袁俊弘拉着医护人员路过辖区内的一个小区时,车上的一位医护人员随口说道:" 要是能让我在这个小区做核酸就好了。" 简单的一句话,袁俊弘却记在了心里。经过了解得知,原来这位医护人员的父母和孩子就在这个小区,而她本人闭环管理这么多天,一次都没见过孩子。

袁俊弘将自己了解到的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书记,社区便将那位医护人员安排到了这个小区。核酸检测现场,该医护人员为自己的孩子做着核酸,而孩子压根也没认出全副武装的 " 大白妈妈 "。直到妈妈叫了他一声,孩子才知道原来这是自己的母亲。这一幕让袁俊弘感触很深。

每天协助街道社区服务在防疫一线,琐碎且又具体的一件件事完成后,常常到了很晚。但是袁俊弘从来不觉得辛苦,他觉得更辛苦的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比自己更忙碌更累,他希望大家能给基层工作人员更多的理解与关爱。

20 多年的公益路,累计捐款捐物达到 30 多万元,袁俊弘不遗余力地奉献在每一次有需要志愿者的场景里。

践行党员、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记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职员王小健

" 防控一线就是检验自己的初心、党性修养的主战场,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发生后,王小健主动驻守社区,全力以赴帮助社区居民。

王小健是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职员,中共党员、退役军人,一方公益慈善协会会员,家住城关区渭源路街道南昌路社区兰宁小区。7 月 19 日接到通知后,他立即向街道社区报到,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根据社区安排,他负责兰宁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兰宁小区为管控小区,有 500 多住户,2000 多人,并且有四个单元在管控。居住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大,任务艰巨。" 我深知在这关键时刻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领任务、讲奉献、勇担当。" 王小健说。

连日来,王小健每天早晨 6 点多开始准备物资、消杀,组织每日的核酸检测,他把每栋楼按单元、按户制成表格,核酸检测时,逐栋逐单元逐户登记人数,确保不漏一人。管控单元还要逐单元逐户上门监测、登记。针对小区里的孤寡老人、产孕妇、行动不便的病人等陪同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测体温、做核酸、倒垃圾、帮助购买生活用品等,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当脱下防护服时,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衫,脸被口罩压出了一道道勒痕。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来势凶猛,社区人员有限,加之点多面广,在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他积极主动与小区业委会取得沟通,通过业主群在小区内部招募志愿者。" 让我感动的是报名的人特别多,有在读的大学生、老板 ……" 王小健说。他从中筛选了 16 名志愿者,带领他们起早贪黑地为小区人员做核酸;为管控单元送生活物资、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大家毫无怨言,默默奉献。

" 超长待机 " 的楼院长——

记白银路街道徐家巷社区副主任刘畛

清爽的短发,利落的行动。她是社区居民熟悉的刘主任,也是大家口中频频称赞的楼院长,更是辖区孤寡老人竖起大拇指点赞的 " 小刘 "。从疫情开始的那天到现在,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徐家巷社区副主任刘畛,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达到十六七个小时。

" 好的,我带着医护人员马上到。你们物业可以叫居民下楼了 ……"7 月 30 日早晨不到 8 点,刘畛和辖区楼院的物业随时保持着联络。刘畛严格计算着做核酸的每个时间点。每天早上 6 点不到,刘畛就开始忙碌——对接医务人员、核实小区准备情况、确认物资是否到位 …… 她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指导点位各功能区设置,积极对接所需物资并进行整理,及时掌握物资情况。搭设帐篷、拉警戒线、搬运物资,这种忙碌能够持续一整天,忙起来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 小刘,你最近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走在居民楼院中,熟悉的居民暖心地问候着刘畛,这让她觉得暖暖的。

夜幕降临,刘畛的工作仍然没有结束。对她来说,每天十六七个小时的超长 " 待机 " 工作已经习以为常。在晚上,刘畛需要跟社区书记汇报当天的工作情况,沟通明天要开展的工作。还要安排第二天核酸检测、发放抗原、送菜、清理楼院垃圾等工作,还需统计当天风险人群的管控数据。

同时,刘畛还担任辖区民族花苑的楼院长。虽然每天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但她还是热情热心地解答楼院群中居民的各种问题。微信里大家对她的 "@" 频频闪烁,电话也总是不间断。她的手机总是一直发热,她也总是随身带着充电宝。" 我得让大家随时找到我。这样大家安心,我也安心。" 刘畛说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记者 颜娜 孔德胜

通讯员 刘行建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兰州 志愿者 核酸检测 东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