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全新 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伯瑞(布格替尼片)在全国开出首批处方,覆盖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多个城市。广州市首张处方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综合科蔡修宇教授于 8 月 1 日正式开出。这标志着这款全球创新肺癌治疗药物正式进入临床应用,为 ALK 融合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和新希望。
蔡修宇教授表示,目前国内针对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传统治疗中,脑转移仍是临床一大难以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安伯瑞可为脑转移患者带来全面、高效的临床获益,对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也可提供长期的颅内持续保护作用。此次安伯瑞在中国正式落地,有望助力 ALK 阳性肺癌长期可控可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其中,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ALK+ NSCLC)是一种比较少见而凶险的亚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 3.5 万例。目前,此类患者仍存在迫切的临床需求亟待满足: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脑转移发生率高,此外,针对 ALK 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的治疗也存在需求缺口。
数据显示,约 55% 的 ALK 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现象。脑转移带来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失语、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患者迫切需要更多创新有效的治疗药物革新传统治疗手段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为一款全新 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伯瑞主要作用于 ALK 融合阳性,其二甲基氧化磷(DMPO)精微结构加强了与 ALK 蛋白的结合力,增强了药物活性,也为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并保持脑部血药浓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可广泛抑制多种 ALK 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全球Ⅲ期临床试验 ALTA-1L 的最新报道结果证实,对于接受安伯瑞治疗的患者,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位 PFS 达到 24 个月,对照组中位 PFS 仅 11.1 个月,研究者评估中位 PFS 达到 30.8 个月 vs 对照组 9.2 个月,相比对照组降低 57% 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布格替尼片脑转移数据非常突出。ALTA-1L 结果显示,其对于基线脑转移的患者具有突破性的疗效: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位 PFS 达到 24 个月,对照组 5.6 个月,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75%。安伯瑞一线治疗基线脑转移患者的 4 年 OS 率 71%,降低死亡风险 57%,这意味着接近 3/4 的脑转移患者可实现 4 年(以上)的长生存,实现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显著获益。
据悉,未来一周内,安伯瑞预计还将同步登陆福建、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湖南等全国二十余个省市的各大医院,让各地的患者能够同步获益。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