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8-02
吴久宏:在生物小学科上做好大文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行知路上陶花开之桂花

代表人物:吴久宏

吴久宏

花语故事:出生于桂花飘香季节的吴久宏,感恩父母给予健康的躯体和纯正的灵魂。他喜欢桂花,喜欢它沁人心脾的清香,一如他从事的教育事业,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注入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灵魂有香气的人。他喜观桂花,喜欢它常绿的叶,一如教师职业的道德坚守。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始终带给学生积极精进的力量。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钱璐 记者 戴明夷 )9 月 1 日,将是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吴久宏从教的第 28 个年头。从一名新人成长为江苏省生物特级教师,他说:" 不忘初心,永葆热爱。坚定在小学科上做出大文章,坚持的力量让我尝到了事业的进步和幸福。"

将恩师言行融入教书育人的每个细节中

1992 年的 9 月 4 日,带着自己的梦想,带着 18 岁的青春,吴久宏来到了南京市北圩路,来到了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两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但这两年的师专生活,却成为他一生永远的珍藏和美好的回忆。" 我的恩师们教给我的不止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伴随我一生的做人哲理。记忆最深的,当属我们生物系的王瑞彩主任。" 尽管毕业 28 年了,提起自己和恩师的初遇,仍像昨天般情景再现。" 报到那天,王瑞彩老师看到我填写的档案中溧水两字后,主动亲切地自我介绍道:‘我是高淳的,我们是半个老乡啊。我教你们《人体解剖学》…… ’ " 那一幕,一直珍藏在吴久宏的记忆深处。因为这对于当时那个从未离开过溧水的少年来说,是种莫大的鼓励。

此后,王瑞彩的每节课,吴久宏都充满期待,收获满满。" 再繁冗复杂的专业知识,只要通过王老师的讲解便立刻变得清晰易懂。王老师还善于把握时机,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励我们:‘将来走上讲台,要热爱自己的选择。无论学生的相貌和家庭背景,要珍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要在生物学科上做出大文章 ……" 多年后,王瑞彩课堂上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不知不觉早已融入吴久宏的课堂上,融入他平等关爱每一个生命中,融入他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里。

在小学科上做出大文章

1994 年 9 月 1 日,带着对教师职业的无比向往和对生物教学的热爱,吴久宏从师专毕业后登上了洪蓝中学的讲台。2000 年 9 月,他被渔歌中学高中部借用一年;2001 年 8 月,他被调至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工作至今。三易学校,但不变的是对生物学科教学的始终如一。生物学科在很多人眼里是门小学科,但吴久宏却坚信:一定要在小学科上做大文章。于是,在教书育人的每一个日子里,他怀着 " 精业、敬业、乐业 " 的执着追求,热爱这份所进行的事业,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这份工作,用心打造着每节课堂、点燃每个学生。

天道酬勤,天道更酬 " 研 "

吴久宏是南京市溧水区自主培养出来的中学特级教师:" 课上得好,班也带得好 " 是家长及教育圈内对他的普遍评价。仅中国知网就收录他的论文达 100 余篇。" 走向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让我体验到了沉思的快乐、推敲的奇趣、成功的喜悦以及获得的幸福。理性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深沉的幸福,让我的精神行囊充盈而饱满。"

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就倚在办公室的小窗前,孤独而快乐地跋涉在生物教学的 " 小路 " 上。一张张被仔细勾画的书页,一本本书写的工工整整的摘抄,记录着那一段段寂寞而又充实的时光。他精心备课、课前不断试讲,课堂上采用语言的力量和所学的专业知识感染着孩子们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渐渐地,吴久宏的生物课上,学生们的小手举起来了,笑容灿烂了,课后到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也多起来 …… 他享受着来自教学研究的幸福滋味。家长的好评和全体老师的鼓励,更坚定了他将生物研究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勇气。

当第一篇印有铅字的名字在全国基础教育生物学科权威期刊《生物学通报》与全国同行见面时,那一份激动和初尝成功的喜悦促使吴久宏在生物教学的土地上继续默默开垦、播种,静候着收获的那一刻。

" 科研,找到了自我,提升了自我,也发展了自我。"2001 年 8 月,吴久宏被择优从乡镇初中调入省溧中高中部工作。他把课堂教学中 " 真问题 " 转化为研究的 " 真课题 ",着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追求有良知的高效。《发挥 " 微专题 " 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大作用》这篇凝聚着他多年高三教学的实践总结,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生物教学》,并在全国生物同行中引起较好的反响。针对高三复习课学生兴趣不浓、被动附从的现象,他大胆尝试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积极申报市个人课题《高三复习课应着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研究报告《" 变 " 则 " 通 "," 通 " 则 " 达 "》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学月刊》…… 一张张证书、一串串数据,记录着吴久宏的一路走来:"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 "、" 南京市优秀班集体 "" 南京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 县十大杰出青年 "" 区优秀共产党员 "" 区优秀班主任 "" 区学科教学带头人 "" 校高考特别贡献奖 " ……

教学上领先,科研上领跑

多年来,吴久宏坚持 " 问题即课题 " 的科研思路,立足教学实践,勇于探索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法和策略。据统计,他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150 余篇,主持 2 个省课题,2 个市前瞻性项目。他坚持教学 " 六认真 ",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新课标精神,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手段灵活多变。他逐渐形成了 " 追求情趣和理趣交融 " 的教学主张:在注重知识逻辑形成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多感观参与,将学生核心素养提到全面提升。

从备课组长到教学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吴久宏以自身的能量来温暖、带领身边的同行一起奋斗前行。" 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 2017 年)"" 区教科研先进集体 " 等集体荣誉也随之而来。作为第二届、第三届 " 溧水区吴久宏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 " 主持人,他充分发挥 " 指导、示范、帮扶 " 作用,积极、创新地开展工作,带领溧水区十余名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还两次被评为 " 区优秀名师工作室 "。作为 " 溧水区生物兼职教研员 ",他深入课堂,参与调研,并多次开设示范课和讲座,为全区初、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出谋献策。作为溧水区教育局 "1+X 导师 " 制生物学科导师,他肩负培养新入职教师的重任。近十年间,他帮助 20 余名生物青年教师站稳课堂,站亮课堂。他们中不少教师还成为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作为南京晓庄学院特聘教授,不定期为本科生进行课堂示范、教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深受学生好评。

" 过去的成绩只能是一段经历的证明,一段青春的记录。" 不知从何时起,吴久宏已暗暗定了下一个目标:将永记晓庄精神,为 " 让教室变得更加宽广,让每一个闪光的灵魂纯净而明彻 " 而蓄力奋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