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2-08-02
为了蚊子,赵翼跟范仲淹“吵”起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讨厌蚊子吗

这个问题要是问古代的文人大咖

还真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清代文学家赵翼写下《憎蚊》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却写过一首《咏蚊》

唐代诗人吴融

把毒辣的苏州 " 平望蚊子 " 写进诗里

清代文人翁敏慧却写了一首《平望无蚊子》

这不,因为蚊子

一场辩论大赛开始了

嗡嗡嗡的蚊子,也有人爱?

正方辩友:庄子、贺铸、赵翼

观点:太讨厌,既咬人还吵吵

思想家的思想如果被扰乱了,后果很严重。早在战国时期,蚊子不仅叮咬了庄子,还扰得他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庄子觉得这蚊子也太讨厌了,所以就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 齐白石《蚊蛙图》

被蚊子扰得不行了,北宋词人贺铸烧了一点艾草来驱蚊,结果 " 徒自取熏蒸,举家更嚏咳 "。全家被熏得又打喷嚏又咳嗽,蚊子依然我行我素,咬得贺铸 " 坦腹恣交攻,烦养如搔疥 "。

无可奈何的贺铸只好开启了嘴炮模式,写下一首《诅蚊》,诅咒蚊子全部死光光:

如何造物工,种此生民害。

安得长风驱,投诸四荒外。

断之严霜诛,并命不可贷。

丑类偿一遗,馀孽行当再。

直截了当吐槽蚊子的,还有清代文学家赵翼。他在《瓯北集》中写了一首《憎蚊》。这本书还被收录于《江苏文库 · 精华编》中。

△ 江苏文库 · 精华编《瓯北集》

赵翼讨厌蚊子 " 嘴微偏善刺,声隐更能呼 ",他才不会放纵蚊子叮咬自己," 化鱼身喂众,吾不学浮屠。"

这句话的意思是,《洛阳伽蓝记》中曾记载,如来身化摩羯鱼,以肉喂众人,我才不会学如来舍身喂蚊子呢!

反方辩友:范仲淹、沈复

观点: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早在赵翼写下《憎蚊》之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已写下一首《咏蚊》(收录于《江苏文库 · 精华编》之《范仲淹集》)。如果他俩见面,辩论起来一定精彩。

△ 江苏文库 · 精华编《范仲淹集》

蚊子有啥好吟咏的?看看范仲淹是怎么写的: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吃饱了血的蚊子,被范仲淹比喻成诱人的樱桃。它饿着肚子轻飘飘的样子,也被范仲淹比喻成柳絮。

△ 范仲淹

更有趣的是诗的后两句,蚊子吃饱了就走,不用管自己的前程。

也有人说,这首诗名为咏,实为暗讽,范仲淹用蚊子的贪婪形象影射朝中的贪腐官员,讽刺他们只管中饱私囊,不管朝廷的未来。

真心觉得蚊子可爱的,是清代文学家沈复。

他在《浮生六记》(收录于《江苏文库 · 精华编》)中写到,他小时候眼神特别好,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看,明察秋毫。遇见特别渺小的事物,他也能仔细观察,寻找乐趣。

△ 江苏文库 · 精华编《浮生六记》

看到夏天的 " 蚊山蚊海 ",小沈复抬头看得入神,脖子伸得老长,把它们比作 " 群鹤舞空 "。一旦心里这么想,就好像真的看到成百上千的仙鹤一样。

沈复还会故意把蚊子留在纱帐中,再加点特效,用烟去喷蚊子,当作 " 青云白鹤 " 来欣赏。孩子眼里的大千世界果然是充满童趣的,但是被沈复玩坏了的蚊子,下次见到他可能会绕道飞。

冬天会有蚊子吗

正方辩友:刘禹锡、傅选、白居易

观点:冬天没有,但春夏秋都有

蚊子出现在什么季节,唐代诗人刘禹锡很有心得。他在《聚蚊谣》中写到,"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甚至夏天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蚊子,他也了然于胸," 露华滴沥月上天 ",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简直就是蚊子的狂欢夜。

△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

夏天的蚊子可以一直嗡嗡嗡到秋天。晋代文学家傅选在《蚊赋》中说:" 肇孟夏以明起,迄季秋而不衰。" 到了秋天,威力不减的蚊子依然 " 动群声而成雷 ",让男子种田也不得劲,女工纺织也受干扰。

春天也有蚊子,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蚊蟆》中写到 " 巴徼炎毒早,二月蚊蟆生 "。四川热得早,二月份就有蚊子出现了。

反方辩友:沈复、赵翼

观点:冬天真有,不信你往南边走走

冬天真的有蚊子,请听沈复现身说法。

他在《浮生六记》中描写了一段去岭南游商的经历。带着芸娘亲手准备的一批绣货和苏酒醉蟹等特产,沈复跟着表妹夫徐秀峰一路坐船南下。

到了腊月,他们终于抵达了省城广州,寓居靖海门内,租了几间临街的铺子开始卖货。

这一年的除夕夜,沈复也是在广州过的,他听到 " 除夕蚊声如雷 "。

赵翼在《瓯北集》中也描写了冬天里的蚊子,诗名就叫《腊月蚊》:

信有闽南气候温,不须曝背向朝曛。

冬裘夏葛书生眼,谁识人间腊月蚊?

△ 赵翼

驱蚊,有必要吗

正方辩友:蒲松龄、赵翼

观点:该打、该赶、该灭

蚊子存在,让人烦躁,怎么才能让它走得远远的?人们挖掘了很多驱蚊方式。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驱蚊歌》中提到:

炉中苍术杂烟荆,拉杂烘之烟飞腾。

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

诗中不仅提出以草药熏燃驱蚊的方法,还倡导人们应当保护和利用蚊子的天敌,也就是蝙蝠来除蚊。

△ 宋 李嵩 《焚香拨阮图》

驱蚊的香料很多,《江苏文库 · 精华编》中的《清嘉录》中提到 " 辟瘟丹蚊烟 ":" 男女佩带辟瘟丹,或焚于室中,益以苍术、白芷、大黄、芸香之属,皆以辟疫祛毒。又谓,五日,午时烧蚊烟,能令夏夜无蚊蚋之扰。"

化学手段驱蚊好,物理隔绝不能少。蚊帐绝对算得上是最佳驱蚊利器,赵翼在《瓯北集》中,记录了他在蚊帐里的快乐:帐中余幻蝶常留宿,外有群蚊欲合围。

△ 东晋 · 顾恺之《女史箴图》

嘿嘿,看我在帐中多舒服,没有蚊虫骚扰,外面的蚊子啊,你就尽情飞舞吧,反正也咬不到我。

移得纱㡡小院旁,中安一榻卧乘凉。

惹他四面蚊忙煞,眼看冰肌不得尝。

把帐子挪到院子,躺卧在榻上乘凉,好不自在,还是诗人会享受啊。

反方辩友:萧绎、陆游

观点:心怀慈悲,吃饱了它就会走

驱驱赶赶终不是办法,到底怎么才能解决蚊子的烦扰呢?有人决定舍身饲蚊。

南朝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 · 立言》中讲了一个关于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担心蚊子饥肠辘辘而不安,于是让蚊子来咬自己。他发现蚊子有知礼的,见到他就不好意思下嘴了;有知足的,吃到七分饱就好了;也有不知足的,见了肥肉就吸食不止。

△ 明 仇英《二十四孝图 · 恣蚊饱血》

诗人陆游也说:" 不如小忍之,驱逐吾已隘。"(《熏蚊效宛陵先生体》)

抱怨蚊子太多的时候,可有想过它的感受?这样的小事忍忍算了。

苏州 " 特产 " 平望蚊子,真有其蚊?

正方辩友:吴融、周永年

观点:有蚊无人,平望蚊子能吃人

江南水乡,鱼虾丰盛,蚊虫欢快。听说在苏州平望,有个当地独有的蚊子品种,叫平望蚊子。

清代藏书家翁广平曾编纂了一本《平望志》(收录在《江苏文库 · 史料编》),书中收录了三首关于平望蚊子的诗。

△ 江苏文库 · 史料编《平望志》

唐代诗人吴融的《平望蚊子二十六韵》中,声泪俱下地哭诉了一场 " 人蚊大战 " 血泪史: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

平望的蚊子,吃人的老虎。一天 24 小时蹦跶个不停,风雨无阻地攻击人类。蚊子多起来的时候遮天蔽日,声大如雷,实在是受不了了,想逃,却无处可逃。方圆百里,都是它的老家。

《平望志》收录的第二首,是明代学者周永年所写的《平望蚊子》,为吴融的诗做了补充。周永年开篇也比较怀疑:" 尝读吴融诗,疑其或作恶。蚊阵何处无,独云平望路。"

蚊子年年有,今年有点多,大惊小怪个啥呀?但帅不过两秒,第三秒就啪啪打脸," 今夕一宿此,始知真足怖。"

今天在这里睡了一夜,才知道什么叫恐怖!周永年直呼,这里的蚊子 " 尔血殷人掌,杀亦分故误 "。

草丛里聚集了一窝又一窝虎视眈眈的蚊子,耳边随时随刻都是蚊子的哼哼声,扇子扇着手都麻了。

反方辩友:翁敏慧

观点:有蚊有人,平望蚊子很温柔

为了证实蚊子真相,翁敏慧也来到了平望。他觉得这里天气炎热,但蚊子不算太多,不放蚊帐都能睡觉。

他写了一首《平望无蚊子》,直接用 " 理科生 " 的思路进行了反驳。

昔读吴融诗,平望蚊成窟。

帷帐不能蔽,利嘴甘人血。

复有周永年,作诗踵其说。

读之疑信参,此言非妄发。

吴融和周永年见到的平望,难道和我见到的不是一个平望?细细想来,还真不是。

△ 清《苏州市景商业图册》

平望在前朝,有水皆蒲泽。

芦苇复丛生,蚊子为巢穴。

后来居民蕃,市廛相比栉。

蒲芦尽斩乂,不使复萌蘖。

蚊子无藏身,种类皆屏迹。

至于莺湖滨,风景殊清绝。

以前平望这个地方比较荒,芦苇丛生,就是蚊子窝,后来居民多了,芦苇砍了不少,又建起了房屋,蚊子自然无处藏身。

从平望蚊子的盛衰,看到乡镇的发展历程。这场辩论赛的格调一下就提上来了。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张然

相关标签

庄子 北宋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