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海的濠江拥有百里黄金海岸线,坐拥国家一级渔港、广澳深水港、国际海缆登陆站和综合保税区平台,海上风电、山水人文资源丰富,汇集汕汕高铁、深汕高速、汕湛高速等交通支撑要素,城市价值正不断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濠江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奋发进取、奋楫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起势、突破发展。如今,濠江区基础设施、城乡面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完善,产业强区 " 头等工作 " 有力推进,去年,濠江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 项指标增速均列全市第一,全区各项事业释放出澎湃发展动能。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也赋予濠江区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的使命。乘借政策叠加的强劲东风,当前,濠江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良好产业前景,积极发挥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书写 " 港 "" 城 " 融合的新时代篇章。
广澳港区实现跨越式升级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广澳港区开启了一天有序高效的运行——货轮来来往往汽笛嘹亮,拖车奔忙穿梭于堆场,集装箱在码头不断被起吊、装运,直至夜幕降临,港区仍是灯火通明、繁忙依旧 …… 这个曾经箱量稀少、默默无闻的港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如今已拥有 10 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可减载靠泊 15 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航线网络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和国内沿海各港口,辐射功能全面铺开。
近年来,我市把港口开发建设放在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布局中谋划推进,全力加快广澳港区等外海深水港区建设步伐。2021 年,伴随着改造后的广澳港区起步工程、一期和二期的整体运作,广澳港区年设计通过能力由原来的 43 万标箱,上升到 190 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一跃成为粤东地区码头等级最高、设备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专业集装箱港区,迈向港口逐梦发展新拐点。去年,广澳港区更是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 " 成绩单 " ——全年货物吞吐量 2383 万吨,同比增长 97.9%,集装箱吞吐量 163 万标箱,同比增长 86.5%,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进一步提升港区吞吐能力,广澳港区三期工程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建成后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 190 万标箱提升到 420 万标箱,在濠江构建起港城共荣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步伐蹄疾步稳
依托得天独厚的临海临港优势,濠江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步伐蹄疾步稳—— 2017 年,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基地在濠江区启动建设,打造广东省最大的 " 能源互联网 +" 示范项目;2019 年,汕头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正式投产,并下线当时亚洲最大的 8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2021 年,项目又下线了 11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亚洲纪录;今年 7 月,亚洲首台 11 兆瓦海上风机吊装成功,亚洲首款 11 兆瓦机组开始在汕头智能制造基地投入量产。期间,在龙头企业的探路示范下,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陆续抢滩濠江,鲁能新能源产业基地、华纳机舱罩等项目启动建设,固韩重工海洋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 这些年来,多个突破、多项创新在濠江相继诞生," 海风变绿电 " 成为推动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生动实践。
2022 年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产业强区,并提出力争推动区域海上风电产业年产值突破 30 亿元的目标。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濠江正加快推进 " 一港一园 " 建设,其中 " 一港 " 即位于广澳港区的海上风电母港,是专门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港口,将解决本地风电设备 " 出海难 " 问题,有效带动产业集聚和风电设备的出口;" 一园 " 是临港产业园区,濠江规划 4200 亩用地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园,作为我市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主要承接平台,全力招引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运维中心等上下游龙头企业入驻,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创新制造智慧园区,助力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此外,为高效联通风电产业园与广澳港区,濠江正在谋划建设进港运输通道,解决风机主机、叶片、塔筒等大部件产品的运输问题,推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
海产品进军 " 预制菜 " 产业蓝海
同样在一片 " 产业蓝海 " 中蓬勃发展的还有预制菜产业。连江濒海的濠江,水产资源丰富,有良好的渔业发展基础,这里 " 哺育 " 了不少海鲜类预制菜企业,创建了濠江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汕头市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企业每年向海外源源不断出口鱿鱼、牛蛙、虾丸、鱼丸等加工制品。走进企业的动力第一车间,阵阵鱿鱼鲜味扑鼻而来, 一只只新鲜的鱿鱼被清洗干净深加工后装入盘中,正等待启程 " 出番 "。车间管理员柯泽伟正忙碌地在各个操作台穿梭巡视。这名 90 后青年曾在湛江从事渔业捕捞,由于看好濠江特色水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今年 3 月,他回乡就业,并成为一名海鲜预制菜加工管理员。" 以前打渔很辛苦,而且常受外界因素影响,收入不大稳定。现在工作生产环境好、安全性高,最重要的是收入稳定且收益较大。" 柯泽伟笑着对记者说,预制菜是现代化农业技术行业,能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自己十分看好预制菜行业,信心十足。" 预制菜回归本质就是做食材的深加工处理,我们希望通过预制菜,将濠江的海产品塑造成高端品牌走出去,打造出美味的产品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汕头市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煜表示。
如今,濠江正加快预制菜全产业链建设,力争打造全国最大的水产预制菜集散地,牢牢占据预制菜产业一席之地。今年 RCEP 协定开始生效后,预制菜企业通过广澳港向东南亚出口了更多的海鲜预制菜," 输出 " 濠江海鲜预制菜品牌。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濠江主要水产企业出口至 RCEP 国家贸易额就超过 2300 万元。
迎风向海,挂帆远航,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濠江破浪前行、奋楫争先,努力成为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重要引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