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今天,农历七月初七
是中国传统节日 " 七夕 "
如今不少人将七夕当做
中国情人节
七夕
看宜兴
,赞 36
追溯七夕
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
美丽爱情故事
如果说七夕之前
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那么七夕之时
便是一次 " 守得云开见月明 " 的圆满
七夕假期如梦
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期愿
看宜兴
,赞 57
早在周处《风土记》中就有记载:" 是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 据民间传说牵牛、织女是天上二星,据称河鼓管理关梁,织女管理瓜果,古时在这天要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
民间传说将七夕
酿出了浪漫的味道
在过去的宜兴
每逢七夕
戏班子一般上演《鹊桥相会》
周铁镇王茂村
还有 " 万善桥畔七夕会 " 的习俗
青年男女纷登上万善桥顶遥拜牛郎织女
折求爱情
七夕亦是 " 乞巧节 "" 女儿节 "
除了以瓜果供牛郎织女外
民间还有少女向织女乞巧的习俗
即乞求巧手巧艺
这一天傍晚,姑娘们早早洒扫庭院,院子里竖一青竹竿,竿头插一支荷叶,谓之露盘,边上挂雕花西瓜灯。扎一稻草人,穿上女孩子的衣衫、佩戴头饰,将其称为 " 七姐 ",大家围着她转圈唱 " 七巧歌 ",乞求织女把聪明智巧赐给她们。也有的在月光下穿针引线,向双星 " 乞巧 "。少女们捣凤仙花汁加明矾染红指甲。此外,还有用蜘蛛 " 乞巧 " 的,《重刊宜兴县旧志》载:" 七夕陈瓜果祀织女星。取蜘蛛贮奁盒,晓启视之,以布网为得巧。"
▲明 · 仇英《乞巧图》
丢巧针
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诗》云:" 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校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即以碗或杯盛鸳鸯水 ( 一半井水、一半河水 ) ,曝晒至正午,待水面结膜,轻掂绣花针,平放水面,看水底针影,对着谁,谁就中巧,不但验智愚,还暗示能找到如意郎君。这种游戏谓之 " 丢巧针 "。
七夕傍晚
很多家长会引导孩子们看巧云
发挥想象,把云想成各种人物、走兽等
夜幕降临
则看天河 ( 银河 ) ,辨北斗,找牛郎织女星
古时候有让孩子边吃巧果
边背童谣,以期孩子聪明伶俐
不管是作为 " 乞巧女儿节 " 的七夕
还是 " 中国情人节 " 的七夕
今天
对于中国人来说
都是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日子
日子循环往复
爱却历久弥新
祝七夕快乐 有情人终成眷属
编辑:姜露
部分来源:《宜兴民俗》宜兴阳羡智慧旅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