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南部山区的高原夏菜陆续进入采收期,从县城前往新营镇刘家湾村的路上,依山排列的菜畦错落有致,绿意盎然。
刘家湾村村民李云飞和家人吃过晚饭,就赶到菜地采收头茬菜花。" 这长势,一天一个样,个头太大就卖不上好价了,可耽误不得!" 李云飞将一棵菜花齐根砍下,剁去多余的梗,麻利地套上白色网套," 瞧!两斤多,网兜恰好裹住,品质好,品相好,价钱也高。"
榆中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是高原夏菜的核心产区之一。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刘明亮介绍,目前全县 85% 的行政村都种植高原夏菜,有菜花、甘蓝等 30 多个品种,年产量近 80 万吨。
李云飞是 2017 年开始种植菜花的。政府发放种子、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5 年后,刚开始没经验的李云飞,如今已是 " 老把式 ",并通过土地流转,将种植规模扩大到 23 亩。" 每亩收入约 5000 元,全年收入不下 11 万元。" 李云飞说。
李云飞一家的变化,是榆中县农民依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缩影。2021 年,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超过 36 万亩,产值达 19 亿元,带动全县 6 万多户农民增收致富,占农户数量的 60%。" 高原夏菜已成为榆中地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3 来自蔬菜产业。" 刘明亮说,按照每年净增 1 万亩的速度,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有望再创新高。
近年来,随着高原夏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榆中县农业用水矛盾逐渐凸显。" 我们这里年平均降水量才 350 毫米,蒸发量却达 1400 毫米,这倒逼我们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县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杨海兴表示。
走进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蔬菜大棚,棚内高约 1.2 米处,白色方管悬空而置,生长其上的生菜排布整齐,碧绿水灵。杨海兴介绍,菜棚中有自动水循环设备,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直接送达蔬菜根部。" 只需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适时人工补充肥料,就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杨海兴打开手机给我们算,无土栽培一茬蔬菜,亩均耗水约 15 立方米,比起大田种植,节水达 80% 以上。
" 不仅节水,水培种植因光照可控、施肥精准、病虫害少,蔬菜品质鲜嫩,口感清脆,市场前景也更好。" 杨海兴介绍,榆中县现在不少速生叶菜已 " 住 " 进温室大棚,全县目前有蔬菜大棚超过 2 万座,覆盖面积 1.6 万多亩。
引进技术添活力,走出县域打品牌。榆中发挥地域特色,成功培育 " 兰州高原夏菜 " 品牌,组织引导农产品供应商和流通企业,赴上海、广东、海南等省份,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东西部协作津甘消费帮扶对接活动等,推介高原夏菜,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位于榆中县定远镇,2013 年成立,入驻蔬菜批发商户 400 余家,流动商户约 500 家,2019 年以来每年向全国销售蔬菜 150 万吨,交易额 45 亿元,已成为以兰州市为中心、辐射西北 5 省份的蔬菜一级物流和集散中心。" 榆中生产的高原夏菜,90% 运往南方市场,最快 60 个小时就能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 刘明亮说。
近年来,榆中县围绕高原夏菜特色产业,培育扶持 60 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上游建设育苗基地,下游拓展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榆中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套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提升蔬菜品质,打造高原夏菜优势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来源丨人民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