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数字化的东风,合肥处处激涌着科技创新的澎湃浪潮,智能智造、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生态等,就连大项目、大建设也不例外。
畅通二环西南环
刷新城市建设新工法
朝迎晨曦暮送霞,不知不觉中,畅通二环(西南环)主线高架放行通车即将一年。这座全城关注的“民心桥”有效改善了区域交通环境,推动合肥市“环放 + 网格”快速路体系变得更完善。在项目设计初期确定了南二环主线采用整体钢箱梁结构拼装组成,这不仅在合肥大建设是首次,国内城建领域也极其罕见。
合肥创造性地探索提高钢桥面整体服役寿命,选择南二环部分钢箱梁交通繁重路段,试点采用全幅退火工艺,并添加内隔板正交异性钢桥面工艺。这在国内是首创,可望为提高中国钢桥面使用性能做出突破性贡献。
为避免畅通二环主线高架桥放行后,车辆行驶对桥梁墩柱产生的冲击,建设单位在桥梁墩柱上采用了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这种支座隔震性能好、稳定性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就得到了广泛运用。
文忠路高架
“黑科技”让高架跨越地铁站
提起合肥的文忠路,估计不少市民会想起合肥当年最长的湖底隧道“文忠路下穿少荃湖隧道”。目前,文忠路(郎溪路 - 少荃街)工程主线桥在今年底有望建成。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合肥大建设历史上首次出现“双层高架”,高架桥延伸到这一段时,左右车道将逐步分为上下两层,然后逐渐合并成双层。
为精准控制钢箱梁顶进速度及方向,该项目运用计算机控制体系对千斤顶行程信息分析计算,向液压动力系统发出动力指令,相当于给顶推施工加上了 AI 人工“大脑”,为钢箱梁实现大跨度、高精度、自动化顶推提供了设备及技术保障。
此次首跨钢箱梁顶推成功,是合肥市紧邻运营地铁高架桥施工钢箱梁顶推技术的首次应用,为跨越地铁车站钢箱梁顶推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合晚精灵 沈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