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总长 16.7 公里、面积 967 平方公里的兰州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十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已变得郁郁葱葱。
(图为郁郁葱葱的兰州新区湿地公园。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 湖泊挽着湿地,纵横交错的城市空间,被一条条、一团团绿植围起来 ……" 夕阳西下,兰州新区市政集团绿洲公司总经理杨春荣站在 " 昔日垃圾场,今日网红地 " 的临港花海旁感慨," 引大入秦 " 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新模式
近年来,兰州新区将生态建设与现代农林业、养殖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创新采取 " 穿透式 " 连片修复,采取土壤扰动、土壤改良等举措,将碎片化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整治为集中连片优质农林用地,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及发展空间问题,为同地区生态修复提供了 " 新区样板 "。
(图为兰州新区临港花海一景。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陈智新表示,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甘肃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为进一步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为未来发展提供森林碳汇支持,兰州新区积极谋划了北部防护林建设,全力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兰州新区黄河流域生态储备林项目,估算总投资约 10.5 亿元,占地面积约 20 万亩,可造林面积约 10 万亩,规划建设周期 3 年。
兰州新区还坚持 " 以林带养、以养促林 " 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在区域内建设大小不同的生态养殖基地,建设 " 养殖+造林+牧草 " 的新型生态造林模式,同时项目已纳入兰州 - 西宁城市群 ( 甘肃 )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清单。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造林 2000 亩。
近年来,兰州新区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减少扬尘天气和水土流失、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生态廊道网络、耕地保护格局、城市发展空间、乡村区域布局和生态治理模式。
陈智新说,根据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示范区规划,兰州新区制定了全域国土绿化、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养殖业和现代农业公园等规划,构建起层次清晰、体系完整、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这些都是兰州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的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新模式。
(图为兰州新区栖霞湖广场一景。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打造 " 陇中生态平原 "
兰州新区立足国家战略全局、甘肃发展大局,结合 " 一带一路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工程、兰西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陇中区位条件、自然风貌、地质条件等资源禀赋,进行了整体性谋划研究、全方位总结凝练、系统性深化提升,形成了打造 " 陇中生态平原 " 重大战略工程的构想。
根据官方规划,加强生态修复、在陇中地区谋划建设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示范区,打造 " 陇中生态平原 ",也是加大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的有力抓手,更符合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战略定位,对于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意义巨大。
" 陇中生态平原 " 重大战略工程范围为庄浪河以东、景泰县以南、黄河兰州段以北、黄河靖远段以西,区域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可整治出 8000 多平方公里高标准生态、农业、建设空间;可减少区域年风蚀土地量 350 万吨,年减少向黄河输入泥沙量 40 万吨。
实施该工程,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对推动自身发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服务保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新区样板
占地约 5 万亩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位于兰州新区东南部,是兰州新区依托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的集现代农业技术、农业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据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副总经理卫俊峰介绍,在项目生态修复过程中,持续强化土壤改良、配套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土地品质,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将碎片化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整治为集中连片优质农林用地,种植各类适合新区环境生长的苗木、优质饲草及经济林果、生态防护林带等。
卫俊峰说,这边土地比较贫瘠,大多都是盐碱地,通过一两年施肥改良等措施,建成了饲草基地、林草基地,种植山楂、杏树、梨树、玫瑰等和优质饲草,实现农业公园区域生态修复档次再提升,新区城市品质再升级。
2010 年至 2022 年 6 月,通过国土绿化、造林绿化、空闲地复绿、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等绿化项目,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 20 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7200 万平方米,绿地率达 36%。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 7 万亩,实施生态修复 12 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杨春荣介绍说,兰州新区还将打造 " 一心、二网、三区、四廊、多点 " 的市域绿色空间网,构建以 " 综合公园—组团公园—街头绿地 " 三级体系为重点,专类公园为补充的城市公园系统,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公共绿地率。提升改造秦王川湿地公园,栖霞湖、百花公园、什川古梨园等生态功能区,全面提升城市公园建设品质。
十年来,新区风沙天气显著减少、降水量大幅增加,空气优良天数占比稳定在 88% 以上,自然环境和生态现状得到显著改善。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 " 绿色中国 · 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 ";" 无废城市 " 建设纳入 " 十四五 " 时期全国 " 无废城市 " 建设名单。
如今,兰州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生态环境质量全方位跃升,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中新网甘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