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2 年 8 月 8 日至 14 日是我国第七个 " 中国过敏周 ",今年的主题是 " 关注环境,顺畅呼吸 "。2022 年 8 月 4 日,由中山三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过敏学科团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牵头,联合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交叉学科合作成果在过敏科学顶级杂志《Allergy》(IF=14.710)发表,该研究指出大湾区环境特点与过敏性鼻炎发作密切相关。
过敏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倡议 21 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据报告,全球有 30%-40% 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其中我国约有 2.5 亿人患有过敏性鼻炎,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过敏与环境密切相关,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常因为空气质量和天气变化引发打喷嚏、流涕急性发作症状,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明显;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差异大,南方地区具有终年高温、光照充足,夏季长、降水丰沛等气候特征。
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 1/5 的国土面积、1/3 的人口和 1/3 的经济总量,但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环境变化等问题。
从 " 医防融合、慢病管理 " 的角度,过敏性鼻炎预防胜于治疗,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现状,过敏医学团队联合环境气象团队通过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广义线性模型(GLM)、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等,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小于 2.5、10μm 颗粒物的浓度(PM2.5 和 PM10)、臭氧(O3)、一氧化碳(CO)以及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对医院过敏性鼻炎门诊量的影响,为过敏患者提供科学预防指导。
根据每日常见空气情况与大湾区多城市代表性医院过敏性鼻炎门诊量,空气中每增加 10 单位以下物质:SO2、NO2、PM2.5、PM10、O3,相应增加门诊量百分比为 7.69%、2.43%、1.84%、1.55% 和 0.34%。
根据每日常见气象条件与大湾区多城市代表性医院过敏性鼻炎门诊量分析:温度对过敏性鼻炎影响呈 "U 型 ",其中最适宜温度为 25-26 ℃;湿度对过敏性鼻炎影响呈 " 坡形 ",湿度越低影响越明显;风速对过敏性鼻炎影响呈 "S 型 ",高风速影响较大,但总体平缓。
在这项低纬度多城市研究的性别分层分析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对空气成分和低温环境都很敏感,但女性受干燥和极端风速的影响更显著。而在年龄分层分析中,与儿童和老年人相比,青少年和成人更容易受到低温和干燥环境影响。老年人对 PM2.5 和 PM10 更敏感,青少年和成人受 SO2、NO2、O3 影响明显。
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方出品的《空气质量发布》软件,用户可实时获取当日常见空气中成分的浓度和温度、风速等气象指标。过敏患者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合理出行安排,减少过敏性疾病发作风险。
专家总结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空调时建议温度设定为 25-26 ℃,同时予以加湿辅助;低温、干燥、大风天气或空气质量差时,应该主动做好防护措施;青少年和成人以及女性患者更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室外活动时,可提前使用空气质量发布软件查询当地环境情况。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甄晓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