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山里 " 贵阳镇山国际影像周于 8 月 12 日在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闭幕。此次影像周共展出纪录片 8 部,影像作品 230 幅。
" 半山里 " 贵阳镇山国际影像周举办期间,邀请了白文浩、陈江屿、雷志坤、亚历山大 · 塞奎拉等 29 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展,部分艺术家亲临现场与观众零距离进行文化交流。专题讲座、导师见面会、图片交易集市等活动也同期举行。
镇山村的石板屋、古城墙,首次布置成为巨幅作品的展墙,花溪河畔船舶的顶棚也成为参展作品的展示区。
在夜幕下的安静村庄里,观展者还可以观看在此地放映的《马大夫诊所》《雨果的假期》《二毛》等经典纪录片。
此次活动由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镇山村村支两委、贵阳镇山国际影像周组委会承办。影像周活动艺术总监杨安迪表示,活动旨在用影像讲述故事,促进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宣传镇山村艺术家群体,助力贵州摄影人才走向世界。
国际影像周 激发古寨活力
花溪镇山村,建于明万历年间,这个布依族古寨三面环水,层层叠叠的石板建筑,是其标志性的特征。
" 半山里 " 贵阳镇山国际影像周在镇山村举办期间,一幅幅摄影佳作被分别布展于斑驳古墙之上、青石板巷道之中、艺术家院落之中、河畔游船的船顶,展陈方式别具一格。
村头巷尾皆被摄影作品琳琅点缀,民族文化演出也是丰富多彩。8 月 6 日开幕式当天,镇山村村民表演了布依族传统竹竿舞《寻声》,吸引着游客随竹竿敲打的节奏起舞。
游客清晨抵达镇山村,上午观展览,下午听讲座,晚上看纪录片,逛图片集市、品布依美食,同时在老寨、古井、屯堡等古建筑中感受镇山村的厚重底蕴和夏日清凉。摄影爱好者们手拿 " 长枪短炮 ",或驻足于一幅幅参展佳作前,或用镜头随时进行创作。
专家见面会上,专业人士为摄影爱好者进行现场作品点评。以 " 我的生活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 肖像摄影——身处边缘、叙事的震颤以及消失的拍摄对象 "、" 纪实摄影当代性的思考 "、" 摄影的当代性:光、媒介、艺术 " 为题的一场场讲座,给摄影爱好者送来提升技能的 " 及时雨 "。
这些宜静宜动的情景,给平日里静谧古朴的山村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古老的山寨一时热闹非凡。
参展作品:讲述世间百态
此次展览大咖云集,亮点纷呈,参展作品既有人文纪实类也有观念表达类,不光聚焦现实题材,也有仰望星辰踏足山河,更有机械、3D 等元素的设计,摄影师们用手中的镜头表达着对摄影本身的探索。
走进娄波视觉设计空间,这栋修建于清朝的木楼表达着时光侵蚀的主题。一幅幅摄影作品在门窗之下依次排开,新生代摄影家星野玖的天文摄影作品《穹苍物语》被展示在堂屋之中,陆昱的作品《手机日记—他者》以台历的形式摆放展桌上,院落中的多肉植物,烘托出有趣闲适的观展氛围。
古巷道的黑白照片,引得游客频频打卡,合照留影。这组黑白图像中,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笑得格外灿烂的稚嫩脸庞,背景是铁路和高低不齐的房屋 …… 这是摄影师雷志坤于 2010 年至 2012 年期间在校读书时,拍摄的《花果园 · 铁路边的村庄》。那时,还是大学生的雷志坤挎着新买的相机,时常游走在彭家湾、花果园、五里冲,拍下了一群群孩子嬉戏打闹的生活场景。
谈起那段经历,雷志坤说:" 我总是在那一片转来转去拍照,想要靠近那些孩子,孩子们过来问我在干什么,我就和他们认识了。这些孩子和进城务工的父母居住在这一带,附近的公路、街道、巷子,就是他们童年的‘乐园’ "。
大学毕业后,雷志坤定居在花果园,继续用相机记录花果园每一年的变化,为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发展印记。
95 后苗族青年摄影师龙胜海,于 2013 年开始拍摄苗族村寨,9 年拍摄了 200 多个苗寨,留下几十万张照片。他希望通过图片让村里走出去的人找回童年记忆,找回渐渐流失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技艺。龙胜海无意间拍摄记录了一些生老病死场景,也理解了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的意义。如今,这样的行走记录还在继续。
此次展出的作品《村里人 · 正在消失的记忆》,是龙胜海从几十万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十八幅,没有苗家华丽的服饰,也没有节日盛典的热闹氛围,有的只是生活本身——耕地、插秧、赶集 …… 自然朴实,真实感人。这组作品放置于镇山村人来人往的街巷之中,细细诉说着曾经的往事 ……
新生代摄影家星野玖的作品《穹苍物语》,运用创新科技,把天体不同波长的辐射记录下来,横贯天际、蔚为壮观的银河,神秘诡谲的星云,组成最动人心弦的影像诗篇。
在摄影周的亮点活动—— " 图片集市 " 活动中,组委会还邀请省内外摄影师带上作品参加集图片收藏、展示、交易的公共平台互动。一幅幅作品被打印出来放置于长廊之中,有购买意向的游客可将这些作品收入囊中。
策展人杨延康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贵州摄影家作品走出去,把世界摄影家作品请进来。把艺术融入生活,不仅对培育镇山村艺术家集群发挥积极作用,还能对当地老乡以摄影展览为主要载体开展美育。未来,他们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影像周活动,让艺术文化为镇山村的发展增光添彩。
现代影像展 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影像周期间,镇山村武庙旁的石砖矮墙上,展示着张勇的作品《湘黔滇驿道》,黑白照片与灰白的墙体融为一体。欣赏完佳作的游客,回头又可在矮墙旁边村民摆的摊位上,随手买些新鲜的向日葵以及干豇豆、笋干等土特产。展览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村民们卖冰凉粉凉面的小摊生意因此也很兴隆。
摄影爱好者崔易巧把佳能相机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拍,防晒面罩把裸露的皮肤遮得严严实实。站在巨幅摄影作品前,一位环卫工人刚从她面前走过,就构成她的新作元素。
退休后开始学摄影的周正说,展览很接地气,为想学摄影的人提供了更大的交流空间和学习通道。
游客秦女士认为镇山村不仅有生态之美,历史之美,还增添了艺术之美。自己在村庄里不仅感受到浓郁的古风古韵,也沉浸式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村民班文敏在村里经营一间杂货铺。影像周活动开始后,班文敏明显感觉有更多的人来到了镇山村。现代艺术以这样的方式第一次走进古老的镇山村,大家都觉得很开眼界。
舒锐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