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镇明城水库正在清淤,将水引至电灌站
"7 月以来,合肥地区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合肥市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合肥地区仍将维持高温少雨的天气。面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合肥把防御高温干旱作为当前 " 三农 " 工作首要任务,科学制定方案,积极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秋粮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想方设法为农田 " 解渴 "
8 月 17 日下午,长丰县杜集镇,高温炙烤下的稻田里,种粮大户程龙金正头顶烈日,操作水泵将塘里的水通过 200 米长的管道引至稻田。
程龙金有 4 口塘,水源来自杜集水库。早在今年 6 月 24 日,长丰县就未雨绸缪,启动 " 西水东调 " 补水工程,从瓦埠湖补水到杜集水库,截至目前已补水 700 多万立方米,对旱情的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杜集镇明城水库,多台挖土机正在清理淤泥,将尾水引至电灌站,用于农田灌溉。杜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镇受旱面积达到三万多亩。目前该镇充分利用自有水利资源,保障农业用水,三大水库提水灌溉 1126 万立方米,其他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及塘坝提水灌溉 1200 多万立方米。组织抗旱机械 3000 多台套,投入资金 30 多万,用于渠道清淤及抗旱机械设备维修。
" 来水了!" 肥东县陈集镇陈集社区种粮大户张德聪,面对流入金宝水库的长江水,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肥东县则再次启动省驷马山引江工程,为马湖乡、古城镇、陈集镇等乡镇水稻解 " 渴 "。
庐江县紧盯抗旱死角,通过调水、引水、提水并举的方法,努力打通 " 最后一公里 ",将秋粮损失降到最低。盛桥镇东岳村柏元村民组,受持续高温无雨天气影响,50 余亩稻田如不及时灌溉,将会颗粒无收。接到求助后,县抗旱服务队组织党员突击队赶赴现场,并迅速调集大功率发电机组和高扬程水泵从巢湖引水抗旱。
7 个工作组全程指导抗旱
目前,全市在地秋粮作物面积 550.3 万亩,主要为水稻、玉米、大豆,受旱面积 86.02 万亩,普遍轻旱,部分中旱和重旱。
在长丰县杨庙、陶楼、下塘等地,来自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现场开展抗高温干旱灾害防范技术指导工作。
"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塘坝水库水源,尽早提水用水抗旱保苗;要对孕穗扬花的水稻尽可能多地灌上水;要对受干旱影响的稻田,在提调灌水后,下午晚上每亩补施 3 至 5 公斤尿素,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美洲星或碧护等,以提高植株抗高温能力。" 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梁华金介绍。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动群众开展农业抗灾生产 15.6 万人次,组织农技人员指导 1.04 万人次,抗旱保苗 531.7 万亩次,科学田管面积 530.6 万亩次,补改种 0.72 万亩。
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眼下距秋粮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抓紧抓好秋粮田管和防灾减灾,全力以赴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将加快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组织农机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抗旱机具调试、检修,确保机械正常运行。保持与气象、应急管理、水务等部门密切沟通,实行信息共享,合力推动抗旱工作落实。
此外,科学安排改补种。对于高温危害较为严重、结实率在 20% 以下、亩产不到 100 公斤的水稻田块,如栽插的是再生能力较强水稻品种,要求各地蓄留再生稻,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对于其他绝收田块,引导改种荞麦、杂豆、速生蔬菜和反季节棚室蔬菜等,力争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 / 文 高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