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过贵州少数民族的刺绣与蜡染,再到贵州省博物馆参观 90 多套少数民族服装并与之 " 零距离 " 接触后,"00 后 " 台湾青年孙欣逸不禁感叹:蜡染中画着山水、刺绣中再现花鸟鱼虫,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一针一线皆精彩,一丝一缕寄传承。
在贵州任教、学习、就业及生活的近 30 名台湾师生和家长,近日参加由贵州省台办主办的非遗文化研习营活动,先后到贵州平塘一睹 " 中国天眼 " 的国之重器风采,到惠水、花溪等地体验苗绣、扎染等非遗制作工艺,并 " 打卡 " 贵州省博物馆探索历史奥秘、感受岁月变迁。
"00 后 " 台湾青年孙欣逸(左)体验苗族刺绣 龙妍霖 摄
" 衣服上的精美图案真是绣上去的?"" 她们戴在头上的银饰帽重不重?"" 纸浆真的能做成雕塑?"" ‘中国天眼’看起来比我想象中更大、更厉害 "…… 一路上,台湾师生和家长不断发出疑问和惊叹,还纷纷拍照分享给台湾的朋友。
从台湾来贵州读书的林思妤,从小就对宇宙充满好奇。攀登过 668 级台阶,站在可观看 " 中国天眼 " 全貌的观景台上,她转着圈儿,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口 " 大锅 "," 似乎和未知的宇宙拉近了距离,感觉一路上的艰辛都值得 "。
在贵州从事教育工作的黄美瑜,2011 年就从台湾来到贵州。此次研习营活动不仅让黄美瑜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精美服饰大开眼界,也让她感受到贵州 10 余年来的巨大变化。" 记得刚来贵州时,去学校的道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现在贵州都已经县县通高速了,交通四通八达。"
参观完贵州省博物馆后,黄美瑜对少数民族文化大为赞叹,文物、恐龙化石等也让她流连忘返," 贵州和台湾的博物馆可以进行文物联展,增进大家的文化交流 "。
参加此次研习营活动的台湾家长陈静坦言,小朋友在台湾和贵州都待过,在台湾上小学时常会有同学问她 " 大陆和贵州什么样 ",有时候小朋友会解释不清楚,相信参加这次活动后她会有更深的感触,也可以更好地向台湾同学介绍贵州和大陆。
" 新冠肺炎疫情前,台湾常有民间交流团来大陆,我也受邀参加过几次。" 陈静说,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和感情,希望随着疫情的缓解,可以有更多的两岸交流活动,让台湾民众亲身感受真实的大陆。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