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8-22
夜读丨峭壁上的艺术瑰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人们常常以为西北地区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苍凉的黄土高原和茫茫戈壁,而在我的家乡——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白云、森林、泉水、绿地与被称为 " 东方雕塑陈列馆 " 的麦积山石窟巧妙地融为一体,爽心悦目的青山绿水伴着历经沧桑的古老文明,使其成为西北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名胜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可由于繁忙的工作,没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心里总是怀着无限的遗憾。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乘车直奔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由于天水市区通往风景区的道路宽阔平坦,不过半小时,我们的车子已经驶入麦积山景区。正当我欣赏山路两边的青山绿水时,山势陡然一转,我的眼前突兀地冒出一座渚红色的奇峰。远远望去,蓝天丽日下,绿色林海中,这座奇峰壁立千仞,傲视群山,尤为壮观。渚红的颜色盘旋而上,山顶茂盛着郁郁葱葱的松柏。蓝天、绿树、碧水、红岩、峭峰,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千古大美,猛然间让人愣神。是啊,或许人世间绝美的风景大都如此,它们绝不会平庸地出现在人们正常的视野与思维里,而是陡然地、突兀地横亘在你的眼前,给你以灵魂的震撼。

麦积山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 142 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 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 ",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 7200 余尊,壁画 1300 多平方米,分布在 194 个洞窟里。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石窟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石窟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石窟则以精美的塑像悬于峭壁而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 " 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2010 年 12 月 10 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景区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麦积山,不愧为峭壁上的艺术瑰宝!

(麦积山石窟 资料照片)

据有关资料记载,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壳表面各种各样的自然风貌,都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表形态上的巧妙组合。其中造型奇特、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本身即是很好的风景旅游资源。由于麦积山岩石被侵蚀风化,经过风和流水的搬运作用,以及沉积的气候环境变化而形成了紫红色,是典型的 " 麦垛式 " 丹霞地貌。这里的红色砂砾岩,构成麦垛山体的岩石,质地粗糙,不宜精雕细刻,故而以泥塑和壁画艺术为主。经过一千五百个春秋,塑像并未溃散,而红色的砂岩与葱郁的林海色彩分明,相映成趣,造就了麦积山景区难得的艺术奇观。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215 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周围还有莲花池、僧帽山、香积山、罗汉崖、雕巢峪等奇山异景,特别是在烟雨蒙蒙的季节,紫红色麦积山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云雾缭绕,《广舆记》誉为 " 秦地林泉之冠 "," 麦积烟雨 " 为 " 天水八景 " 之首。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站在麦积山下,抬头仰看,镶嵌在峭壁上的栈道像一条昂首的莽蛇,正缓缓地向山顶攀爬而去,直奔那神秘、飘浮不定的云雾里。真感谢古今劳动者前赴后继,设计建造了这凌空栈道,让前来的朝觐者有机会零距离瞻仰悲天悯地的大佛,以及密如蜂巢的石窟。

虽有些险峻,但双脚还是迫不及待地登上陡峭的栈道,想尽快些走近那些远古的石窟群,去探索尘封的秘密。攀上不多几级台阶,或大或小的石窟开始出现了。据介绍这里原本就是一块崛石,唐开元年间的一场地震,遂将石窟分为东、西两崖。东崖现存 54 个洞窟,西崖现存 140 个洞窟。细细观瞻,洞窟里面的泥塑形态各异、仪态万千。不管是秀骨清凛的北朝塑像,还是丰满圆润的隋唐塑像都显得古朴典雅、神态皆优美生动。泥塑彩妆虽已斑驳,仍可从残留的遗彩想象出原来的色彩该有多么绚烂生动。

拾阶而上,最吸引眼球的是三尊摩崖大佛。佛主释迦牟尼,高 16 米,左右两尊高 13 米。右边手持柳枝的是观世音菩萨,还有左边头顶宝瓶的大势至菩萨。大佛像两旁布满一排排、大小不一的洞窟和穿梭岩壁、凌空穿云的栈道。大佛造像神态祥和,气度非凡,始凿于隋代。望着这些壁立千古的大佛,一种感慨不由得随风而生,如此精湛传神的艺术精品,如此超群绝伦的雕塑技艺,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萌生出许多灵感和颖悟,都会由衷地体会 "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 的绝佳意境。

爬过有 " 步步高 " 之称的长石阶,便到了 " 千佛廊 "。千佛廊,名曰 " 千佛 ",实际造像三百,现存 297 身。据说佛像乍看大体相同,细观又各有不同。再上,就到了麦积山最精彩的 " 上七佛阁 "、" 散花楼 " 上。这是中国石窟中最大的一个仿宫殿形制开凿的洞窟。这里不仅有姿态最美、形象最多的佛像,更令人惊叹的是佛龛龛眉上的五组飞天壁画。这飞天壁画的衣裙、飘带是正常的彩绘,而飞天的手、脚、脸、胳膊等部分竟然是用泥捏出来。泥层的厚度,薄至 2 毫米,最厚也不过 5 毫米。这便是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绘塑结合的杰出作品—— " 薄肉塑飞天 "。

据导游介绍,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 16 米,小的仅 20 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不管是庄严慈悲的神像、温婉和蔼的菩萨、虔诚肃穆的供养人、还是威武雄壮的天王,都显的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他们或则端坐沉思、侍立冥想,或则矜持庄重、攒眉怒目、或则窃窃私语、会心微笑,无不惟妙惟肖 ……

伫立在麦积山栈道最高处,耳畔回响着导游娓娓深情的叙述 , 思想的翅膀又飞到远古深处。回首凭栏远眺,山下人影如蜂,四周山峦浑厚,迷蒙的薄雾笼罩着绿树远山,细长的山路仿佛游蛇一般入林而去,脑海里不由地浮起了杜甫游麦积山的诗句:"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驻足在这云雾袅绕、仙气飘飘的麦积山石窟,与古代圣贤做伴,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眼前矗立着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的奇迹,背后陈列着五千年文明辉煌的史诗,这一切与葱郁的林海与褐色的岩石交相辉映,无言地记录着历史的功绩,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洞穿古代文明的窗口。是啊,光阴荏苒,岁月斑驳,一切过去与现实、眼前与未来、新生与毁灭、悲欢与虚无等,都在这 " 何似在人间 " 的氛围里,成为瞻仰者双眸中的一片灿烂的光环,让麦积石窟文化的厚重和峭壁上耸立的艺术瑰宝,为天水每一块崛起的土地书写最壮美精彩的一笔。

□刘志宏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林海 艺术 美的 西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