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红古区科技局了解到,作为 " 省级创新型县区 ",今年以来,红古区紧扣 " 强科技 " 行动,通过强化主体、扩大资金投入、构筑发展平台、加大项目申报、健全服务体系等举措,全力打造政府引导带动、企业主导拉动、院企合作联动、人才支撑推动的 " 四轮驱动 " 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巩固和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创新动力和科技支撑。
抢抓机遇构筑发展平台
2020 年和 2021 年,红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分别申报成功。红古区抢抓这一发展契机,全力迈开科技创新发展步伐。按照《甘肃省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红古区及时制定出台了《红古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及《红古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方案》,全力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 一园三区 " 建设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根据区域内现有的工业基础,红古区紧盯有机农业、煤基循环、高端炭素新材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生物食品、城市矿产等 7 个产业,聚力政策扶持、要素支撑、服务保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集群发展。依托方大炭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甘肃省炭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支持共建 " 清华大学 · 方大炭素核石墨研发中心 "" 兰州大学 · 方大炭素石墨烯研究院 " 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
同时,红古区还加快推进西部城市矿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支持鑫源现代农业公司、阿敏生物公司、窑街煤电集团、中铝兰铝公司、宝方炭材料公司等重点企业科技转型提升,奠定了全区科技创新深度发展的底层基础。
强化主体完善政策体系
红古区以完善政策体系为突破口,不断优化科技服务发展环境,强化主体,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一系列促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结合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红古区先后研究制定出台《红古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方案》《红古区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办法(试行)》等激励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创新技术体系。
同时,红古区积极加强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品服务创新。红古区在新材料、清真明胶和现代农业等方面实施了 " 超高韧性铝合金板材加工技术 "" 年产 500 吨代血浆明胶研发项目 "" 红古区核桃抗冻防抽技术集成与创新 "20 余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开发项目,推动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红古区支持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合作,依托其人才、专业优势,积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融合创新发展。在第四届 " 兰州科技博览会上 ",红古区方大炭素《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获得参赛展产品金奖、兴盛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再生资源钢雕产品》获得参展产品铜奖。第五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参展品再次荣获金银铜 3 个奖项。
依托导向加大资金投入
" 在推进强科技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区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利用有限的资金撬动更多资金,解决我们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更好地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大限度推进科技创新。" 红古区科技局负责人鲁贵洲介绍说,他们对全区扶持科技与创新的政策进行梳理,并加大相关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及时、高效落实到位。
此外,红古区积极落实税收加计扣除等相关优惠政策,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实施效应;制定研发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 年,红古区已下达 " 均衡性转移支付强科技资金 "400 万元、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奖补资金 50 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21 年,红古区各类企业享受加计税扣除奖补政策资金 7213 万元。
突出调研做实项目申报
为全面梳理全区内各类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能高效配置科技资源、科技研发水平较高的科技计划项目,红古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项目库。红古区科技局引进第三方公司(中科融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区上成功注册,并组织人员多次深入规上企业开展科研状况调研,重点就红古区企业的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申报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和专题指导。摸清家底,挖掘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项目,为争取省市及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打好基础。
2021 年,红古区争取省市资金 1250 万元。2022 年,红古区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1 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1 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 项、市级新材料产业链项目 2 项。
创新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如何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力度,红古区从创新机制入手,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健全服务体系,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为最大程度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2022 年,红古区选聘 40 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科技特派员张维珠带动红古区草莓种植户从 2016 年的 21 户增长到 200 多户,种植面积由 23 亩增加到现在 200 多亩,带动农户数、种植面积增长 10 倍多;科技特派员张思成在西北高海拔地区实现了日光温室樱桃的反季节种植,并获得成功。
红古区还开展了高海拔地区设施葡萄不落架平架栽培技术探索,率先全省实现了日光温室阳光玫瑰的促早栽培,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引进了绿旺牌温控设备,实现了大樱桃温棚的自动控温管理,提高了坐果效果;先后引进甜彩糯 102、玫瑰香玉米、万糯 2000、金百甜等鲜食玉米品种 20 个,使红古区鲜食玉米发展有了长足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丹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