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8-26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投资者如何理性应对?业内人士这样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期,贵阳不少银行纷纷对旗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下调,有的银行则选择提前终止运作部分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与利率下行趋势有关。这将会对投资者的心态产生影响,促使其购买理财产品越来越谨慎。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工农中建国有四大银行、贵阳银行、贵阳农商行等银行发现,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都进行了微调。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 自 8 月份来,就开始调整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其中一个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由 2.7%-4% 调整至 2.5%-3.8%"。在去年同期,还能找到一年期年化收益在 5% 以上的理财产品。而今年在各家银行推出的一年期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基本上都在 5% 以内。

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到期并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的 12380 只封闭式产品中,有近 1200 只产品到期收益未达业绩比较基准线(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占比达 9.42%。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发行数量较此前也有明显下滑。今年 7 月共新发 2762 款银行理财产品,环比减少 748 款。发行数量的降低、业绩基准的下调,以及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给当前银行理财带来了一丝冷意。

记者了解到,今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投资,只能发布业绩比较基准,实际收益率会围绕业绩比较基准上下波动。这一新规要求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看业绩比较基准,还要从风险等级、投资范围、资产配置比例、历史净值波动等方面考察判断产品的风险高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还有信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浦发银行等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运作。所谓提前终止就是一些有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合同约定期限还没到时,就提前终止理财合同,或者一些无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不再继续履行合同,提前将理财产品清盘。从各家银行的公告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投资业绩不及预期,净值波动较大,为了及时止损而提前终止运作;二是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下降,投资风险较高,对机构而言,继续管理的性价比较低;三是由于部分理财产品设有终止条款或按监管规定提前结束运作。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债权类资产,对货币市场利率高度敏感。当前利率水平处于低位,因此底层资产收益率也趋于下降。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也会配置部分权益资产,目前,权益资产波动加大导致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也会拉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

面对当前理财市场的形势,不少市民能够坦然接受。" 我把家庭资产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购买理财产品,收益虽然在下降,但是在所有投资品中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出现亏钱,还是会继续购买。" 市民王女士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财市场正处于调整波动中,当前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尽量避免设置过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还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防止金融资产遭遇信用恶化事件导致产品收益下跌。从长远看,随着净值化转型逐步推进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稳步扩容,各家机构的投研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将持续提高,理财规模会重回升势。

另外,讲究购买理财的策略和方式也能提高收益。一是对同一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产品往往收益较高,可根据自身资金实力,提前锁定最高收益理财产品,适当增加长期限理财产品。二是做到货比三家,一些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会通过减少理财期限或提高理财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当投资者在原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时,可考虑转买另一家银行理财产品,争取获得最大收益。三是选择节假日出手,节假日银行往往会推出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往往期限更短,收益更高,此时可多购买理财产品,提高收益,以弥补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损失。

同时,市民投资要拓宽投资渠道,近来股市、债市等其他投资渠道收益不太好的背景下,风险系数较低、较普通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一大截且长期收益率不错的大额存单,越来越受到风格稳健的高净值投资者们的关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商昌斌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 年化收益率 贵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