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吕金峰 章琛 记者 梅书华)" 处暑 " 又作 " 出暑 ",这一节气的来临意味着暑热渐消,天气逐渐转凉。然而,季节的更替,往往伴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直线上升。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提醒,入秋后别盲目 " 贴秋膘 ",要注意防范秋季卒中,更要留意一些预兆性症状,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送医,抓住黄金 4.5 小时。
六旬老人突然中风,紧急送医
近日,62 岁的李先生左侧肢体突然无力,人晕倒后躺在床上。家人立刻用救护车将他送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此时已是深夜,接诊后的急诊科医生经初步检查并判断,考虑患者可能是中风发作,必须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先进行相关检查及办理入院手续。患者入院时左侧肢体肌力 3 级,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CT 显示无脑出血。神经介入专家、主任医师施洪超说,脑部磁共振多模检查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急性闭塞。他立即指示卒中护士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迅速改善," 该患者送医和治疗‘双及时’,抓住了黄金 4.5 小时。"
施洪超介绍,脑卒中是一组以突发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在秋季,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加大。人体的脑血管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为强烈,白天高温可导致血管扩张、晚间低温又会促使血管收缩,再加上逐渐昼短夜长的改变,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在秋季开始迅速增加。在秋季,应当重视自己和家人的脑血管健康。
入秋后别忙 " 贴秋膘 ",四点要注意
如何防范秋季卒中?专家提出四个要点:
第一,忌盲目 " 贴秋膘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多年,这些慢性病长期损害脑血管可引起血管硬化、管壁斑块及血管狭窄等,是诱发脑卒中的始动因素。加上短期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易诱发代谢紊乱、血压波动加剧,成为脑卒中发病的 " 临门一脚 "。
第二,积极控制原发病。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出现的基础,因此这类患者无论春夏秋冬都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药物,定期对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规律测量,患者不可随意更改用药种类及用量。
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各器官功能下降,适当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心脑功能的协调,延缓脏器功能的下降等,从而起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由于中老年人对体温的调节能力不如年轻时候,所以在秋季更需要在生活中多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外出时随时携带备用外套等。
第四,要保持情绪稳定。情绪对脑血管病也有深远的影响,情绪的短期起伏可以促使血压波动率加大,从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长期暴怒、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存在又容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剧对脑血管的不利影响。因此保持情绪稳定也是预防脑卒中很重要的一节。
施洪超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留意脑卒中的一些预兆性症状。如家里的老人,尤其是有三高病史、卒中史的患者,经常有打哈欠、嗜睡,有时感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有反复眩晕和一过性黑曚、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脑卒中即将发作或已经出现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