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9-01
专家支招“双碳”和韧性城市建设,这两场重量级大会在南京开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未来建设一批污水处理概念厂,实现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要提升城市洪涝综合防御能力,给洪水以出路、给涝水以空间 ……9 月 1 日,第十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南京开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大会以 "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 和 " 低碳韧性,健康宜居 " 为主题,行业专家们围绕国土空间规划、韧性城市建设、环境水生态健康评估等领域展开分享,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和健康环境营造贡献智慧。

为 " 双碳 " 和韧性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据了解,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主办,设置 2 场全体大会、33 场专题研讨论坛,20 多名国内外院士和大师及 400 多位行业顶尖专家线上线下作交流分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分析了一些城市 " 双碳 " 路线图设计中存在的误区,比如满足于购买绿电、过度依赖碳封存,林木碳汇提升占比过大等等现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曲久辉介绍了污水处理概念厂的概念,他说,未来的污水处理厂不仅发挥水质提升效果,更要实现资源回收和能量自给,追求的应该是 " 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提出数字化对于绿色城市设计的积极作用。他表示,绿色城市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 " 双碳 " 目标的达成直接相关。" 如何通过更精确、更实用及更通用的评价标准把握城市生态相关的多源信息,借助算法和算力的进步,实现绿色城市设计科学进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韧性又称作弹性,通俗来说就是能够在外部冲击下快速恢复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建云着重介绍了 " 韧性城市 " 及其构建途径。在他看来,针对城市水安全方面的韧性建设,抓科学规划、提高避灾防灾意识是重要基础。一些新城区的规划和建筑建在低洼洪涝易发区,这值得反思。他建议,洪涝灾害严重的大型城市,要建设深隧和地下大型蓄水池等大型排蓄水设施,给洪水以出路、给涝水以空间。此外,要提升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与防护,确保极端条件下城市正常运行;强化信息监测和预测预警预案,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南京水环境质量达历年最好水平

如何在城市环境治理中深入践行 "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 理念?

近年来,南京积极践行 "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 新时期治水思路,深入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狠抓长江大保护,大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防洪减灾、农村水利、供水体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建设,强化河湖、水资源和水务工程管理,有效提升现代化水务综合保障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从 2016 年开始,南京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实现 100%,全市域基本消除劣 V 类水体,42 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28 条入江支流实现清水入江,水环境质量达历年最好水平,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全市污水日处理总能力超 330 万吨,基本实现 " 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

据了解," 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 " 和 "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作为我国城镇水务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和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的两场权威行业盛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此次会议期间还举办 " 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新技术设备博览会 ",数百家行业先锋实践企业集中展示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最新成果、智慧水务系统及设备、水处理技术设备、产业融合最新成果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等。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标签

双碳 南京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