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 月 1 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以下简称 " 大赛 ")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现场公布了本届大赛的十四部获奖作品名单。其中,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破浪时代》获特等奖,书写平凡人生活史诗的《上海凡人传》获一等奖。颁奖结束后,第七届大赛宣告正式启动。
据统计,第六届大赛参赛作者为 29152 人,同比增长 51.3%;参赛作品达 34804 部,同比增长 65.1%,再创新纪录。《破浪时代》从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该作品对民族科技企业从寂寂无名到誉冠全球的工笔描摹,反映了中国制造崛起的艰辛和不可阻挡。作者 " 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 曾在大型高新企业从事营销工作,先后在欧洲、东南亚及印度开拓市场,见证了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海外发展的历程,这也成为她创作时的灵感来源。
一等奖作品《上海凡人传》则充满了市井烟火气,以朱家的岁月速写展现过去三十年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映照了上海普通人的现实与梦想,被读者称作 " 上海版 "《人世间》。另一部上海背景的小说《都市赋格曲》,以女性视角观察都市家庭生活的真实困境,谱写了三位平凡女性的 " 欢乐颂 ",摘得二等奖。
知名奇幻作家 " 荆洚晓 " 转型现实题材创作的首部作品《巨浪!巨浪!》,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背景描写大湾区发展,斩获大赛二等奖。展现敦煌壁画修复技艺的《他以时间为名》,为粤北茶商立传的《茶滘往事》,记录非洲援建的《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等 10 部作品,在时代现场书写当代中国故事,反映了网络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回应大众关切、彰显时代精神的特征,获评大赛优胜奖。
作品简介:
《巨浪!巨浪!》:以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为时代线索,讲述了几个青年人在过去十余年的大湾区发展浪潮中,相遇、相识、抓住时代际遇,获得成长的历程。林静雯,潮汕普通工人子弟出身,找不到工作还差点被骗进电子厂、传销窝点;刘书萱,本地人,985 毕业后轻松进入事业单位,因为从小生活优渥,细节马虎,造成报销旅差费违规被记过;闽南青年石朴,职校毕业,家道中落,乡镇企业濒临破产,整条村的人都要失业。三个原本搭不上边的人因一场夜宵而结识,开始交织并行的时代奋斗故事(类似广州版的欢乐颂)。
本书讲述在广州的三个家庭条件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人生抱负也不同的年轻人的街头相遇,以广州为起点,在时代浪潮中相互帮扶、成就的故事。本书通过年轻人奋斗的明线和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曲折历程作为伏线,通过十年间不同人物的不同时代际遇,讲述了个体奋斗与时代机遇之间相互成就背后,历史的必然逻辑。
《巨浪!巨浪!》作者荆洚晓 Q&A
1.《巨浪!巨浪!》写的是在广州的事情,您本人是广州人吗?怎么会想到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故事背景呢?
回答:我在广州生活了几十年,我小时候是在广州生活。也正是因为生活在珠三角地区,港珠澳是一个回避不了的东西,它对于大湾区来说是一个互通互联的很重要的建筑,或者这么直接地讲,港珠澳大桥本身它就是一个奇观式的建筑,对我个人来说,就像金字塔对埃及一样。但是要写故事里面的大湾区这十年,我觉得无论如何港珠澳大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标杆,我个人的认知是这样的。
2.《巨浪!巨浪!》这部小说,把城市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怎么去处理城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的?
回答:第一点,城市本身它的存在我个人感觉,我觉得它应该有它的符号化,这种符号化会引发共鸣以及代入感,比如说广州大家都觉得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你一提潮汕,我们就会想起潮汕牛肉火锅、牛肉丸之类的,它是有一个符号性的。然后作为小说来说,这种符号性会搭建一个舞台去承载人物,人物在这个舞台上面去完成它的情节。
第二点,我觉得城市也不应该自我设限这种符号性,它必须是鲜活的,比如说我们写到某个小区,这个小区东边的街道是宽还是窄,是两车道还是四车道,小区里面有什么花,小区有多大,人流多不多,有什么美食在边上,或者网红打卡点,这样会让整个故事生动起来,让你的情节有温度,让你的人物心理活动更细腻,它在人物和城市之间会有一个交互的作用。最后城市是会生长和发展的,我觉得这种城市的成长会衍生舞台的深度,去呼应人物的时代性和归属感,就是以前的 " 万家 " 是什么样的,现在的 " 万家 " 是什么样,以前有太古汇还是没有太古汇,它就有一个深度的延伸,它不是凭空地伸出来,是通过这个城市的人去建设它,去完善它,去让它生长,让它达到这种现状,它从这个过程里面就有一个时代性和归属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