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讯 (融媒体记者 杜慧 实习生 朱一凡)
" 俊书可是个好嫂子!" 一提起杨家媳妇刘俊书,街坊邻居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夸赞她人美心善。凭 48 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患病小叔子这种患难见真情的人间大爱,获评 " 石家庄市第二届文明家庭 " 称号。
刘俊书住在藁城区四明东社区龙华苑小区,和爱人杨银生都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贫寒的家境练就了两人吃苦耐劳、待人和善的好品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婚后育有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生活的其乐融融。" 那时我们白天还得下地干农活,虽然苦点累点,但一回到家,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氛围,让一天的疲倦都一扫而空。"9 月 1 日,回忆往昔,刘俊书感慨万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婚后没几年,杨银生的弟弟杨银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瘫痪在床。除了头部可以勉强活动外,其他身体部位都动弹不得。当时他们夫妻俩和公婆轮流照看命运多舛的杨银虎。
一开始,除了缺乏专业护理经验外,更多的还有一些心理上过不去的坎儿。" 那年我小叔子 25 岁,虽然我已结婚生子,但毕竟男女有别,端茶倒水喂饭洗脸都还方便,就是端屎接尿擦拭身子总感觉不太好意思。"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俊书慢慢克服了生活和心理上的诸多不便,无微不至地照顾起小叔子每日的饮食起居。
" 我反复对自己说,他就是我的亲人。他现在除了我们无依无靠,生活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回想起当时纠结的情景,今年 71 岁的刘俊书早已释然。
刘俊书说,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最痛苦的事情不是饮食起居,而是如何唤醒他那颗备受打击、一蹶不振的心。" 刚开始,银虎对生活自暴自弃,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和银生都特别着急,恐怕他想不开。" 心地善良的刘俊书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开导心灰意冷的杨银虎,再次燃起他活下去的勇气。尽管兼顾家庭琐事与田间劳作,每天早已疲惫不堪,但刘俊书仍然坚持陪着他说说话,唠唠家常,让他感受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
就这样,日复一日,刘俊书惊喜地发现,杨银虎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食欲也大有增加,她愈加悉心照料,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年事已高的公婆相继过世后,刘俊书全盘承担起了照顾小叔子的重任,48 年如一日,她无怨无悔,乐观面对。" 当年我公婆走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银虎。我和银生当着两位老人的面承诺过,一定要把银虎照顾好,让他们二老放心。" 这些年,刘俊书夫妻俩一直践行着承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也都秉承了善良忠厚的好品性。长大在县城安家后,不仅把父母接到身边孝顺,还一并把瘫痪多年的叔叔也接到家中,帮着父母一起照顾。
多年来,他们一家人和睦美满相亲相爱的感人事迹在街坊四邻间传为一段佳话,成为当之无愧的 " 文明家庭 "。
编辑:华绚
责编:杨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