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不像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那样被人熟知,戊型肝炎也被称为 " 被遗忘的肝炎 "。目前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 10 年远超甲肝,死亡率连续 15 年超过甲肝,或将成为 2030 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唯一障碍。9 月 3 日,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全国首场《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专家顾问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据悉,我国第一个戊型肝炎防治共识由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庄辉院士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徐小元教授牵头,全国多家著名三甲医院感染学科权威教授及科室带头人、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宁邵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剑峰主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永健教授等共同参与讨论,最后编制成文。
作为我国第一个《戊型肝炎防治共识》,此共识围绕戊型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预防手段、病理学、临床表现、检测、诊断及治疗手段等多方面全面诠释有关戊型肝炎防治的学术信息,是我国戊型肝炎防治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防控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首创性的专家共识。
伴随《戊型肝炎防治共识》的发表,为探讨前沿,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立即邀请省内著名感染学科专家、疾控和社区接种负责人召开全国首场戊肝专家共识专家顾问研讨会。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教授率先为大会主持并开场。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吴圣明会长致辞时表示,在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路上,戊型肝炎的防治不容忽视。基础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是感染戊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长期以来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在协同优化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建设综合性的慢性肝炎防控体系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何剑峰为大会致辞,表明戊肝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将极大助力 2030 消除病毒性肝炎。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广东省也提出了健康广东 2030 规划,进一步加强广东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让广大的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科学地认识病毒性肝炎。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亮教授为大会作《2022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解读》的精彩汇报,提及专家共识的 7 条推荐意见,从预防、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均有了重大发展。共识明确:对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风险人群,以及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推荐接种戊型肝炎疫苗进行预防。
我们要警惕戊肝,但也不能谈戊肝病毒色变,不出去吃饭、不出去玩也不行。戊肝确实严重,总的来说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现在有戊肝疫苗这么好的预防措施。"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接种戊肝疫苗,首先应该在高危人群中推广。" 彭亮称。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子峥教授汇报《戊肝诊断与疫苗作用机制新认识》。他表示,建议育龄期妇女在备孕时,就可以接种戊肝疫苗,从而防止怀孕后万一感染戊肝出现高危重症,包括早产、死胎等问题的出现。" 戊肝疫苗全程接种是三针,整个周期跨度大概半年时间,所以建议怀孕计划前的半年就开始进行疫苗接种,就可以保证孕期免受戊肝感染。"
除了孕妇,还有一个戊肝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因为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戊肝引发较严重的像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等致死情况,主要是发生在 55 岁以上人群中。
由于我国戊肝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猪肉,所以与畜牧业、饲养、养殖相关的人员也建议进行戊肝疫苗接种。还有,去南亚、东南亚是全球戊肝最高发地区,而且普遍常年有病例报告,因此建议到那里旅游和生活的人,也应该提前接种戊肝疫苗。
如果有基础性肝病的人,在重叠戊肝感染后,肝硬化进展会非常快,相关的致死风险提高 8.3 倍。所以有基础性肝病的人,包括乙肝携带者及其他基础性肝病人群,最好能接种戊肝疫苗,提供相关保护,降低重叠感染的风险。
郑子峥还称,戊肝疫苗整体跟踪结果显示,接种后 1.5 年的有效率是 100%,接种后 3.5 年的有效率 93.3%,接种后 7.5 年有效率达 91% 以上。" 作为一个疫苗,能达到 90% 以上的保护率已经很高。"
与会专家认为,《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专家顾问研讨会》将推动广东省戊型肝炎防治工作开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