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兰州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起笔不凡,落画精彩。近年来,兰州市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总量规模逐渐壮大,结构质量不断优化,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提升经济效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已成为解决民生就业、贡献税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稳进提质 民营企业从无到兴
在位于名城广场的办公室,甘肃兰鑫钢铁集团董事长叶仁航喜欢透过落地窗俯瞰一城山河,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耸立在美丽的黄河两岸,叶仁航感到心潮澎湃," 这些年兰州发展很快,二十年前还没有这么多高楼,建筑离不开钢材,这其中也凝结着‘兰鑫人’的汗水。可以说,兰鑫钢铁与兰州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思绪被牵回 2001 年,叶仁航应皋兰县政府邀请,筹资将位于黑石川乡的原 " 皋兰炼钢厂 " 重组。" 皋兰炼钢厂 " 原为乡办企业,不但设备、设施、工艺落后,而且周边基础配套、道路、生活条件也很差。回想起建厂最初的那段岁月,叶仁航感慨地说," 这里四面环山,举目望去一片荒芜,基本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从厂里出去一趟 , 基本都要步行几公里路才能搭上车。"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2001~2008 年期间 ,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这一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显著提升。彼时,兰州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了更高的层面,大力支持非公企业发展。这样的机遇,使叶仁航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2001 年 8 月,原 " 皋兰炼钢厂 " 正式更名为皋兰兰鑫钢铁有限公司,自此踏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征程。
2003 年 6 月 , 叶仁航对原企业原炼钢炉进行了一次大的技改,换上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 并对生产线除尘、电控、水循环等全部更新,建起了 " 短流程 " 炼钢生产线。
2011 年 7 月,他筹资 3.5 亿元,建设 " 年产 120 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 " 项目 , 这个项目的投产 , 使兰鑫钢铁产值、利税在当年跃居皋兰县非公企业第一 , 成为了皋兰县民营资本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2013 年,再度筹资 15 亿元,用两年多时间 , 建成了 " 年产 71 万吨生铁、70 万吨粗钢 "" 热轧钢筋环保技术改造 " 等项目,这一年,他成立了 " 甘肃兰鑫钢铁集团 " 使兰鑫钢铁从一个几百人的小厂,一跃成为一座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同时拥有 " 长流程 " 和 " 短流程 " 生产工艺的民营钢铁企业。
随着我国正式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后续相关行业规范等绿色政策的出台,兰鑫钢铁开始积极主动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在节能降耗、绿色工艺、" 三废 " 控制、环保升级、循环经济等方面靠前发力,探索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在兰州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和帮助下,兰鑫钢铁持续投入资金 3 亿多元,推进钢铁超低排放项目改造,完善各主要生产设备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目前,无组织排放全部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废气、废水、废固实现循环利用,重要排放口均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与兰州市环保局联网,对污染物排放情况实行 100% 在线监控,各项污染物均稳定达标排放。2019 年,兰鑫钢铁荣获国家工信部第四批 " 绿色工厂 " 称号,2020 年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五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
如果说,民营企业壮大必将有力支撑城市发展,那么城市高质量发展也一定会激发企业发展活力。2019 年,为完善对外铁路客货运输通道,兰州新区建设了朱中铁路(朱家窑至中川线),这条专线位于兰州新区及皋兰县境内,东经朱家窑衔接包兰线,向西经中马线连接兰新线,成为两大国铁干线的联络线。兰鑫钢铁抢抓机遇,借朱中铁路建设之机,投资 1 亿多元建设铁路专用线,为兰鑫钢铁及黑石工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速。
" 接驳这条城市发展脉搏,所需的铁矿石可从天津直接运到园区内,大大提高了钢厂货运量,有效节约成本,不断完善了钢厂对外铁路客货运输的通道。" 叶仁航说。
兰鑫钢铁企业的奋斗史像一片拼图,拼接起我市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成长史。民营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离不开政府扶持帮助。近年来,兰州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紧紧围绕 " 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 " 三个领域,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积蓄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如今,传统产业转型动能强劲、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全市民营经济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涵养环境 方便民企办事创业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海阔方可任鱼跃。政务服务能力强不强、效率高不高,企业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
" 一百六十多家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变更,市市场监管局窗口想办法简化流程,节省了我们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甘肃德生堂医药科技集团行政主管丁端莹如是评价兰州市市场监管局窗口服务。
德生堂公司成立于 1999 年,兰州市内已分布 160 余家分店。近期,由于市场需求,德生堂需要为所有分店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增加隐形眼镜护理液销售的经营范围。一百六十余家,逐家提交申请资料,符合法定形式后还需对店内专用货架、专职质量管理员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按照普通流程和公司内部迎检安排,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办完。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市市场监管局窗口从民营企业立场出发,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协调兰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和审评中心,制定出一套方案:德生堂在兰州范围内的所有分店,书式材料审查通过后,只随机抽取 1 户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合规即可发放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其余门店的现场检查,由监管人员在 " 双随机、一公开 " 常态化监管中完成。
9 月 1 日,丁端莹收到四十多家已变更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感叹道:" 市市场监管局窗口确实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真诚评价的背后是便企利民措施的加速推进,近年来,兰州市持续做好 " 六稳 " 工作、落实 " 六保 " 任务,着力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 " 最多跑一次 " 到 " 一次都不跑 ",从 " 自主填写 " 到 " 菜单式勾选 ",从企业开办 " 低成本 " 到 " 零成本 "…… 一项项便企服务措施不断改革升级,大大降低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无纸化 "" 一网办 "" 一窗办 " 有序推进," 歇业 " 制度落实落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搭建平台 加强政企沟通联系
连续多年入选甘肃省民营企业 "3 个 50 强 " 的甘肃伊真集团,近年来,在兰州市工商联的引领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光彩事业活动,在抢险救灾、捐资助学、精准扶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累计捐款、捐物 1000 余万元。
谈到市工商联发挥的作用,甘肃伊真集团总裁赵强以 " 建桥梁、交朋友、扩大朋友圈 " 作为总结。" 这些年来,兰州市工商联主要发挥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沟通等方式了解企业诉求和困难,并积极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另一方面,为我们行业单位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信息共享、增进互通的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信息互通。" 赵强说。
作为民营企业的 " 娘家人 ",近年来兰州市工商联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组织开展市领导与商会会长座谈会、政府部门与民营经济人士座谈会议,促进会员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工信局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制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常态化解决商会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目前已报送困难问题、意见建议 61 件,已协调解决 60 件,办结率 98%。
积极搭建经济服务平台。兰州市工商聚焦政策落实,开展 " 税企面对面 "" 不来即享服务推送 " 等系列政策宣讲活动。大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协调各商业银行向商会授信 180 多亿,建行 " 惠懂你 " 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已为 1523 户会员企业授信、投放贷款 60084 万元。
同时,积极搭信息服务平台,兰州市工商将国家、省市最新出台的各类惠企政策,会员供求信息、项目合作等通过 " 一网一报六群 " 平台及时发布,编印《民营经济政策汇编》,达到学习运用、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目的。
此外,兰州市工商联积极履行协调、服务、联络职能,通过 " 走出去、请进来 ",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开展赴外招商考察交流活动 27 批次。邀请省内外商会、企业团组 90 余个、宾客 1500 余人次参加 " 兰洽会 ",开展项目对接考察、交流论坛等 30 余场次,促成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一项项政策接续出台,一个个项目投建投产 …… 新一轮热潮已经掀起,新发展能量正在释放,相信在兰州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必将长出更多、更粗壮的民营企业 " 参天大树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洁 郑丽君 文图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