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加油,我们来了!"
9 月 5 日凌晨四点,载着六盘水市水城区第二批 100 名医务人员的大巴车抵达贵阳市花溪区,车上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回荡在夜空。
" 到贵阳千万要注意安全 ……"
" 家里事不用担心 ……"
" 孩子就拜托你们照顾几天了 ……"
就在几小时出发前,在下着丝丝小雨的水城区双水大广场上,水城区政府副区长付正先、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忠伟为医务工作者打气鼓劲、强调一定要平安归来。来送行的家属也和队员们纷纷道别。
在抵达贵阳的两天时间里,逆行的战旗已然舞动!
"9 月 5 日凌晨四点,我们抵达贵阳市花溪区,在花溪区疫情指挥部报到完毕后,住进了黄河路街道福朋喜来登酒店。在我和一组组长陶林、二组组长闫明琪的带领下,队员们井然有序地搬运物资,所有队员无一退缩,无一喊累,大家都想快点把物资搬运归类摆放后,能够立即参与到核酸采集工作中,为抗击疫情贡献水城力量!" 水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郑海平,作为此次援筑医疗队领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抵达贵阳的第二天,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第一次党支部例会。临时党支部全体共 16 名党员面向党旗,郑重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郑海平,带头全面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的应急准备,并对防疫工作具体事宜进行细致分工。在郑海平的带领下,各党员和队员们迅速投入战疫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 紧接着,我们接到花溪区疫情指挥部的通知,水城区第二批援筑医疗队将作为主力队支援花溪区黄河路街道的核酸采集工作。得到指令后,我们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尤玲、张富琼、龚良凤、李超云等党员立即组织其他队友,严格按照规范,反复对穿脱防护服流程、防护用品使用、核酸采样和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演练。有着二级医院库房管理经验的党员罗月影,主动申请兼职医疗队物资管理工作,为医疗队员整理发放抗疫物资,并建立物资管理清单台账。全体队员,按照分工,服从组织安排,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郑海平的日记中这样记录。
接到指令,水城区医疗队具体负责黄河路街道万科社区核酸采集工作。在了解到万科社区是几个社区中人口数最多的社区(人口 40000 余人,占黄河路街道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后,郑海平认识到此次工作任务艰巨,工作量较大,便主动和街道领导、社区领导对接,协助制作核酸采样方案,并到现场参与采集点位设置工作,明确各队员岗位,确保核酸采集时医疗队员准确,及时到达采集点位开展工作。
" 统筹、协调和街道对接、参与核酸采集点布置,看护疫情物资 …… 两天时间里,郑海平没有合过眼。我们大家看了有点心疼了,我们都劝他去休息一下,我们来看护带来的疫情物资 ……" 队员何小敏在日记中记录。
" 尽管每一个人的力量只是一丝微弱的光芒,微不足道,但是微光也能成炬,我们终将战胜疫情,贵阳加油!" 这是所有队员的信念。
蔡小兰(通讯员 朱家艳、梅德雄、赵勇)
编辑 段筠 /统筹 李梦秋 /签发 高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