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8 日,记者从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 " 走在前、开新局 "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把握中央 "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 的政策导向,以 " 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 " 为契机,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强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为泰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畅通城市路网,强健城市骨架。泰安将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工程,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的同时,不断将道路向周边新区延伸,逐步形成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交通体系。今年市住建局共承担了 7 项新建、续建道路工程,总概算投资 34.62 亿元。其中谢过城大街一期、双龙路北上高大街以南段、环山路东延二期被市委市政府列为 2022 年为民要办的实事工程,分别完成工程建设投资 6936 万元、1.37 亿元、2.77 亿元,占工程总量的 47%、58%、77%,计划年底道路具备通车条件。另外,备受市民关注的擂鼓石大街东段已竣工验收,明堂路北段、灵山大街东段跨辛泰铁路立交桥上跨桥梁部分已通车。
提升城市水网,守护城市生命线。市住建局把 " 饮水安全 " 作为提升、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推进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全流程供水设施升级改造,确保城市供水 " 量足、质优、服务好 "。目前全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 6 家,公共供水厂 11 座,最大日供水能力约 40.8 万立方米。徂汶净水厂 2021 年 5 月通水试运行,新增日供水能力 3 万立方米。山口净水厂,今年 4 月份通水试运行,新增日供水能力 5 万立方米。引黄入泰工程,3 月原水管道开工建设,已建设管道 11 公里,累计完成投资 17.84%,待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日供水能力 15 万立方米,既能够满足我市近远期用水需求,又能为推进大汶河水生态治理保护、提升水资源承载作出贡献。
优化城市气网,筑牢城市安全。市住建局积极推进全市燃气管道互联互通,增大管道输送调配能力,健全天然气调峰、应急和安全保障机制,形成 " 东西环网、多企业串联 " 格局。目前全市燃气企业 69 家,城镇燃气行业年供气量 6.5 亿立方米。今年重点实施了中俄东线泰山燃气集团道郎门站接气项目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办理施工招投标程序。按照 " 四个全面清零、两个应改尽改 " 要求,加大对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对运行满 30 年管道、建构筑物违规占压管道隐患、既有居民用户橡胶软管全面清零,对经评估需要更新改造的管道、不满足安全要求的场站设施完成应改尽改。全年完成城镇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70.73 公里。
完善城市热网,提升城市服务。紧紧围绕 " 保障供热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 目标任务,市住建局全力加快城市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供热服务保障水平。全市供热企业 16 家、热源企业 15 家,全市集中供热入网面积 8279 万平方米。今年我市重点推进西部热源、" 莱热入泰 " 项目、泰城供热 " 一张网 " 建设。目前,西部热源项目已完成投资 97%,今冬采暖季将正式投产供热。" 莱热入泰 " 项目,正按照 " 整段立项、泰安主导 " 的原则,与济南市发改委、莱芜区政府对接协商。泰城 " 供热一张网 " 建设中,天烛峰路直径 600 高温水管线已完成 3.4 公里,占比 74%;明堂路直径 600 高温水管线已完成 3.6 公里,占比 90%。
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城市提升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重心,以行业管理为保障,积极谋划好 " 市政公用设施网 " 建设行动,加快构建 " 适度超前、功能强大、网络完善、布局合理 " 的基础设施体系,守护城市发展生命线、筑牢城市发展根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秦浩 编辑 孙青 审核 王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